日前,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沙田村1300余亩稻田已全部完成收割。村民卓炳成走在田埂上,仔细检查农田设施,为下次耕种做准备。
“稻田经过翻修平整,清理了田里的石块,田里也装得住水了,粮食产量就有保障。”卓炳成看着平整的土地说道。而在数月前,他还在为稻田无法耕种而烦恼。
四川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2024年起,四川省纪委监委对2020年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大排查和“回头看”,综合运用挂牌督办、提级办理、指定管辖、“室组地”联合办案等手段,严查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
“我们围绕高标准农田项目建、管、用全流程,聚焦招投标是否合规、工程质量是否合格、监管责任是否落实等,梳理44个风险点位并绘制风险示意图。”该省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副主任刘俊莲介绍,围绕项目建设关键环节,该省纪委监委细化职能监管和专责监督内容,结合省内典型案例、常见违纪违法情形及对应适用的纪法条文,制发监督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指引。
护国镇是四川省产粮重镇,自2019年起,该镇启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覆盖15个村4.347万亩土地。工程完工后,部分农田出现了地块高低不平、石块杂物多、蓄水渗漏等质量问题。
“发现问题后,我们成立调查组,对照风险示意图和工作指引,全面调阅纳溪区和护国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相关资料,紧盯关键环节开展调查。”纳溪区纪委监委调查组成员高波介绍,调查发现,有公司多次中标纳溪区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可能存在围标串标等问题。此外还发现,有的工程质量不达标,施工验收流于形式,一些公职人员疑似参与其中谋取私利。
经查,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时任纳溪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项目统筹股副股长丁某某利用职务便利,通过提前透露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招标信息、组织围标串标等方式,为多名商人老板在高标准农田项目承揽、工程验收、资金拨付等方面提供帮助,并收受钱款。最终,丁某某受到开除公职处分,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纳溪区纪委监委循线深挖,对其他相关责任人均给予严肃处理。同时,向区农业农村局制发整改通知,要求其全覆盖排查整改,强化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全链条监管。如今,该区出现质量问题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已全部完成整改。
截至目前,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该省已启动摸排项目1812个,摸排工程设施84.8万处,发现问题1.7万余个。该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7159件,立案3862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197人。
此外,四川省纪委监委全面梳理本地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品种审定和展示评价、种子生产供应以及有关资金项目等情况,深挖细查权力运行、监督管理、政策执行、责任落实等方面问题。
“我们会同发展改革、粮食和储备、财政等部门,紧盯农田、种子、粮食购储销等环节,把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整治与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整治、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整治贯通起来抓,统筹推动从‘良田’到‘粮仓’的全链条监管,坚决守护粮食安全。”刘俊莲说。
为进一步堵塞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风险漏洞,2025年7至8月,四川省纪委监委会同省人大农业农村委,组成4个调研组对3月1日正式施行的《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调研,发现78个具体困难和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意见建议。该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推动党委(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探索管根本、管长远的项目监管新模式新手段。在监督推动下,该省农业农村厅搭建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图管田”信息化监测平台,逐步实现高标准农田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管护利用全流程闭环管理。(记者 黄彭 通讯员 杨智淋)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