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 马俊华
11月12日,第九届中德汽车大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中德汽车产业界围绕“共建中德汽车产业合作新生态”展开密切交流,共话全球汽车产业转型浪潮,共探双边合作新机遇。这场汽车产业交流盛会,不仅彰显了中德汽车产业合作的深厚根基,更让世界看到长春作为汽车产业高地的强劲韧性与前瞻视野。
![]()
第九届中德汽车大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马俊华摄
长春作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见证了中国汽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从1953年中国第一座汽车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到第一辆解放牌卡车、第一辆红旗牌轿车相继在长春诞生,这座城市孕育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初心与梦想。
历史的积淀与发展的实力,让长春成为中德汽车合作的天然沃土。
自1991年一汽-大众合资公司成立,中德双方携手走过三十余载,共同推动了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今年10月,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在长春下线,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正是双方数十年紧密协作的生动注脚。
![]()
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供图
如今,奥迪一汽新能源整车项目、奥迪PPE全球标杆级工厂等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将中德合作从传统燃油车领域推向电动化、智能化的全新高度。奥迪中国运营和变革管理部执行副总裁梅忆莲回忆,从1999年首款本土生产的奥迪A6在长春驶下生产线,到如今基于PPE平台的纯电动车型投产,长春有力印证了中国德合作的成功。她表示,奥迪将进一步深化在华创新布局,让中国创新与奥迪基因深度融合,打造合作新标杆。
![]()
红旗天辇飞行汽车。人民网记者 马俊华摄
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深刻变革,中国一汽以“平台创新”打造技术硬核实力,以“超级智能”丰富用户用车体验,以“产品矩阵”满足多元市场需求,以“生态合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海外突破”加速全球化布局。“高柔性纯电平台”“高性能混动平台”“高体验智能网联平台”三大技术平台以及年内将实现首飞的红旗“天辇1号”飞行汽车等,无不展现着“长春智造”的创新底气。
中国一汽总经理刘亦功表示,中国一汽正加快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研发,期待与德国伙伴在前沿领域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德双向投资合作项目对接会上,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华推介长春国际汽车城,“当前汽开区已形成以中国一汽六大整车厂为核心,400多家零部件企业、60家4S店为支撑的‘整车+零部件+后市场服务’三位一体完整产业体系,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
做优做强国家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供图
王华表示,未来,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紧密对接中国一汽“531”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同时,将积极推进一汽弗迪二期、富赛电子三期、300万支碳化硅逆变器等核心配套项目建设,持续释放更高能级的合作机遇。
长春则以开放姿态拥抱转型,全力构建引领行业的创新生态、系统完备的产业生态、开放共享的应用生态,推动技术、产品、模式迭代升级,抢占汽车产业发展制高点,打造“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全产业链,超前布局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基础设施,完善支持政策,丰富应用场景,着力培育“汽车+”新业态。
![]()
红旗创新大厦。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供图
会上,多位嘉宾表示,中德双方应继续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共同应对全球供应链重构、技术标准协同、数据安全与共享等挑战。德国企业代表呼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保障供应链稳定,中方代表则表达了持续扩大开放、深化合作的决心。
“中德两国作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国家,完全有能力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向更精准、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迈进。”正如相关领导在大会上所言,长春将以此次大会为新起点,深化与德国在技术研发、标准协同、市场开拓等领域的合作。以进取之姿,共塑汽车产业的美好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