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公布最新厂商数据,在1-10月厂商零售榜单中,吉利汽车以超214万辆名列第二,销量同比增速达56.2%;在1-10月新能源零售榜单中,吉利汽车零售125万辆,同比增长幅度达到98.4%,新能源市场份额升至12.4%,在全面增长的助力下,吉利汽车整体市占率达到11.1%。将视角进一步深入,可以看到吉利汽车的多项核心指标跑赢大盘,构成了中国汽车市场最醒目的增长曲线。
从星愿、银河E5,到星耀6、银河M9,吉利正在用智能、效率与协同,完成一场穿越价格、技术的多维突破。在行业面临焦虑的节点,吉利是如何达成连续推新、高质增长的节奏?答案不能只看销量本身,一款车的成功可以靠爆款逻辑解释,那么一家车企能够在数十个细分市场同步突围,就必须回到体系能力上。
在中国汽车产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构建全球竞争力、坚持长期主义的企业,才能真正穿越周期引领变革。吉利汽车的规模化是正向技术开发、战略规划布局以及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展现,带动整个汽车产业进入良性循环发展。
同比增长56.2%,吉利创下最快增速
今年年初,行业曾预判今年的车市将呈现“前低、中高、后平”的走势。刚刚结束的10月全国乘用车零售224.2万辆,同比下降0.8%,进入连续两个月的收缩期,回看今年1-2月的1.2%增幅,再到3-6月的15%,如今回落至个位数水平,这条“后平”曲线逐渐明朗。
![]()
在增长趋平的环境中,吉利却交出了一份罕见的高增长答卷,拉开了与友商的增长差距。乘联会统计,今年前10个月吉利汽车零售销量达214万辆,同比增长56.2%,增幅超出行业48个百分点,成为是TOP10榜单中唯一一家保持50%以上增长的车企。
横向对比来看,比亚迪、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等一众品牌始终未能摆脱个位数或负增长的成绩,但吉利汽车凭借清晰的产品节奏与多品牌协同,做出超50%的同比增长,这说明吉利已经实现了大基数+高增速的双重突破。
![]()
截至10月底,吉利汽车市占率达到11.1%,相比年初持续抬升,与行业第一的比亚迪之间的份额差距,已经缩小至3.6个百分点,放长视角来看,吉利有机会对头部位置发起实质性冲击。更关键的是,在同一榜单中,吉利的销量几乎是头部合资车企的2-3倍,不仅体量优势显著,增速也形成碾压式领先。
如果说过去十年,自主品牌在高端市场不断向上突破是以点破面,那么如今吉利在主流市场的断层领先就是以面破局,尤其是在一众车企纷纷陷入价格战、库存战、补贴战,市场信心普遍偏弱的背景下,吉利跑出的这条增长曲线,显得更为扎实和稀缺,这是在这份销量成绩背后更值得关注的市场稀缺性。
新能源市占率12.4%,每8辆新能源就有1辆是吉利
进入10月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终端增长也发生了变化,乘联会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28.2万辆,同比增幅回落至7.3%,环比下降1.3%。相比年中动辄两位数的爆发式增长,这一轮放缓显得尤为明显。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透露,新能源供给侧生产与批发量依然维持在160万辆以上的高位区间,这反映出车企的推新和排产节奏尚未调整,供需之间的张力正在加剧。
![]()
与趋缓市场节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吉利汽车新能源版块前10个月累计突破125万辆,同比增长98.4%,几乎是行业整体21.9%增速的五倍以上,不仅在自主阵营中远远领先,更超过了几乎所有对手。
在入门市场,A0级的星愿已经连续5个月单月销量超过4万台,累计销量突破44万辆,成为吉利新能源在“走量”端的定盘星。而在A级纯电SUV主战场上,银河E5自上市以来月销持续破万,成为家庭用户主力换购车型;刚刚上市的星耀6以6.88万元的起售价切入混动家轿细分市场,带来的不仅是价格冲击,更是一种“最省油”的消费感知。而在高端混动塔尖,银河M9则凭借六座旗舰定位,在C级新能源SUV市场快速破万,打下了属于吉利的高端混动样本。
![]()
一系列新车型扎实的市场表现为吉利汽车新能源版块的高速增长曲线提供了有力支撑。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增长,是因为在吉利的产品定义中,“智能精品车”从来不分价格段,无论是十万元内的星愿,还是三十万元级别的银河M9,背后依托的都是同一套可迭代、可复制、能规模化落地的电动化与智能化体系。这使得原本集中在高端车企语境中的“架构、数据、用户、供应链”这些关键词,开始大量出现在主流消费区间,打破了新能源价值与价格的传统映射关系。
![]()
这一体系力也推动吉利银河提前完成年销百万的里程碑目标,成为全球第三、中国唯二达成这一水平的新能源品牌,更是其中用时最短的一家,如今吉利银河仅用29个月就实现累计158万辆的成绩。这意味着,吉利已经在新能源最核心的增长逻辑上完成了从“细分爆款”到“品牌爆款”的切换。
![]()
如果以市占率的视角来看,吉利以12.4%的份额位列第二,相当于每售出8台新能源车,就有一台来自吉利。而在自主品牌新能源零售渗透率达到77.9%、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仍停留在7%的现实背景下,吉利正在成为这场结构性转型最核心的推动者之一。
从销量节奏到品牌塑造,再到平台级能力,吉利新能源的成长路径是体系积淀的外化的结果,当市场进入产品力驱动的买方市场阶段,吉利的“智能精品车”已经走在行业前列。
马拉松式长期造车主义支撑吉利持续增长
如果说销量数据揭示了用户的选择逻辑,那么体系能力决定了谁能把增长变成惯性。截至目前,吉利年销目标完成率已经超过83%,在行业整体进入“价格深水区、智能攻坚期”的当下,吉利依然维持稳定增长,正是体系化作战能力支撑了每一条产品线的有序推进。
![]()
这样的体系力首先体现在“研发—验证—落地—再进化”的闭环结构上。吉利目前已经建成包括五大设计中心、五大研发中心、五大试验基地在内的全球技术网络,形成从架构、三电、智能座舱到智能驾驶的完整开发路径。在新能源时代,技术周期被极大压缩、用户需求更迭频繁,只有体系结构具备多品牌、多平台并行演化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规模与效率的兼容。而吉利正是其中为数不多能实现模块共享、策略协同、组织同步的整车企业之一。
正因如此,大家才能看到6.88万元起售的星耀6,在原本属于新能源用户最关注成本与油耗的入门价区市场,依然搭载了银河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集成7nm制程的“龙鹰一号”芯片,当前6万元价位段配置最强的智能座舱方案之一。可能很多人会说,这是一次配置下放,但究其本源则是体系能力到位后对不同价位段资源调配能力。
![]()
在智能驾驶层面,吉利是当前国内唯一实现“全域AI”布局的车企,不仅覆盖了城市NOA、自动泊车、车道保持等关键能力,也在银河系产品中率先落地了端到端AI大模型驱动的智能系统。所有决策不再依赖“规则集+芯片速度”的传统逻辑,而是在自研的星睿智算中心2.0基础上,以23.5 EFLOPS的算力支撑百万级用户的同时在线训练与调用,从“功能”向“数据驱动”的转变,让吉利开始将这种能力标准化、架构化地注入到每一台量产车中。
![]()
在行业大多数企业依然面临战略重组与资源再配置的背景下,吉利持续推进“一个吉利”整体战略,既有架构整合的效率提升,也有技术共创的节奏协同。从《台州宣言》提出五大聚焦,到海外基地同步推进电动化、智能化能力落地,吉利以不被短期销量波动左右的长期主义展现出中国汽车少有的成熟度与节奏感。
如果只关注吉利前十个月的销量数据,那么一定会忽略掉吉利背后“看不见的能力”,在频繁波动的周期里,吉利选择将资源倾注在平台架构、智能化系统与供应链协同这些最难、也最不容易被看见的地方,也正是这种以体系驱动规模、以长期主义对抗不确定的底层逻辑,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每一个细分市场都能跑赢节奏的吉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