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月12日),多位网友在抖音及视频号平台发布视频称,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凤凰山永庆寺一栋多层阁楼(文昌阁)燃起熊熊大火。
从网友分享的现场视频里,能看到火势有多么凶猛,文昌阁外层是木质装饰,火焰迅速蔓延,短时间内整座建筑就被熊熊烈火包裹,浓烟滚滚,直冲天际。
![]()
消防部门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出动多辆消防车赶赴现场扑救,经过数小时的奋战,终于在下午成功扑灭明火,幸运的是,此次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周边林区也未受波及。
据公开资料显示,永庆寺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寺基最广时达86亩。
![]()
官方通报中,永庆寺被描述为仿古建筑。这个看似简单的用词,引发了人们对寺庙真实身份的质疑。
位于苏州张家港的这座永庆寺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与杭州灵隐寺、镇江金山寺齐名。明清两朝,曾经历6次修缮(明2次、清4次),寺基最广时达86亩,据传后被文革破坏,后在93年启动重建,最终修建后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
![]()
因为93年时候重新修建时只剩下殿基石墩和古井,所以这次火灾,永庆寺烧毁时露出了水泥框架,被部分网友“嘲讽”:反正都是新建的,烧了再招标重建就是。也有网友则表示:比卢浮宫烧毁更可惜!甚至有网友调侃:第一次看到香火这么旺的寺庙。
![]()
在历史上,古建重修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举措,毕竟历朝历代都会有“文保”责任,比如现在的岳阳楼,其实也是经历了数次维修,“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而在修建中,加入新材料新工艺,可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但重修之后就不是古建了吗?
![]()
![]()
以卢沟桥修缮为例,杜仙洲先生在1986年曾指出:“卢沟桥栏杆上的石狮子之所以能展现出金、元、明、清及民国各时期的特点,正是因为古代的工匠没有遵循‘修旧如旧’的做旧手法。如果历代都按‘修旧如旧’来修缮,我们现在看到的将是千篇一律、类似金代的假狮子。”
![]()
永庆寺对于我们当代人的历史意义,无形大于有形,不仅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一句古诗,而是更多文化内涵。多少文人为此留下墨宝,这里早已经是一处“文化意象”。更别说,唐天宝十二年鉴真和尚东渡前曾到此参礼;元末文学家、《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曾隐居于该寺文昌阁内写作,留有洗砚池、磨剑石、衣冠等遗迹。
![]()
它虽然是仿古建筑,也承载着很多人自小深刻的地方文化记忆;而且那些留下的故事也会随着这些建筑成为历史的一瞬间,这些都是不容抹去的事实,而非“是不是真的古建”,一句可以概括的。
![]()
根据最新消息,目前寺庙火势已灭,主体建筑只剩框架,无人员伤亡,而火灾原因未披露,寺庙也暂停对外开放,至于是否再度重建暂无回应。但如果要重建,就还是希望能尊重历史去做修复,而非加入过多过度的当下审美和意象。
![]()
毕竟不管修旧如旧还是修旧如新,它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给文物“增加的意义”,只有尽力保护好原来的意象,才能保留给后人、更多准确的历史信息。毕竟,它依旧还是“南朝四百八十寺”的那个永庆寺啊。你认为呢?
素材来源于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