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日,“流放地——黄璜个展”(The Exile—Huang Huang Solo Exhibition)于日本东京涩谷的W画廊正式开幕。作为艺术家黄璜的首次海外个展,本次展览亦是其艺术语言在更广阔文化语境中的延展与生长。展览由张钧担任策展人,李迪任学术主持。
![]()
![]()
“流放地——黄璜个展”共呈现二十位人物角色,其创作灵感多源自艺术家过往的梦境体验。作品以一百五十二块版画为主要载体,并融合动画、装置等多维度的空间展示手法,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氛围与叙事结构。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艺术家在视觉与心理层面探讨个体于流动时代中的精神流放与内在归属,构建出一场关于意识与存在的双重空间对话。
![]()
![]()
![]()
![]()
展览中呈现了包括Feliz、Symbiosis、Mori no Ko在内的二十个角色。每一位人物均拥有鲜明的性格特征,矛盾、敏感、固执等多重情绪在他们身上交织流动,并以片段化叙事的方式向观者传达内在的情感张力。其中,Feliz是黄璜在该系列中创作的首个角色,亦是整个叙事体系的起点与情感原点。
![]()
![]()
镜影
金属版画150mm×150mm×172
欧美亚艺术联盟纽约分会会长张钧表示,黄璜的作品以纠结与清澈并存的语言,展现出情绪的流动与生命的张力。通过对物的形态进行解构与重组,艺术家构建出承载人类复杂情绪的视觉容器,打破自然与生物的界限,实现从压抑到释放的动态转译,提醒观者:生命并非凝固的标本,而是一种持续流动、富有温度的存在。
P&M Studio创始人及创意总监Peter Huang认为,黄璜的作品以独特的线条语言令人印象深刻。这些线条既具节奏感与情绪张力,又保留叙事中的空白与悬念。在展览《流放地》中,黄璜构建的并非线性叙事,而是一种介于现实与幻想之间的漂浮意识结构,鼓励观众通过感官和情绪的直觉去感受作品。Peter Huang进一步指出,艺术家的创作强调线条的自由流动与对未知的开放性,希望观者在观看中主动生成意义,而非被动解读,其理念可概括为:“不要在一个由期待构成的空间里继续期待”,这也体现了黄璜对观看方式的独特思考。
米米金工作室团队寄语黄璜此次个展:“人生会做多少次梦?梦境彼此交错、错位繁复,难以细数。作为潜意识的投射,总有一部分自我被留在深夜的梦中。我们希望做的,是让这些片段的生命在现实中得以延续。”
本次展览以“流放地”为题,寓意梦境中的情感常被隐藏于意识的深处,醒来后似乎被放逐。然而,这些情绪从未真正消散,它们始终存在于内心的精神空间之中。在黄璜的创作中,“直觉力”始终是艺术表达的核心。展览通过多样的呈现方式,将这片“流放地”进一步延展,使作品在视觉与情感层面兼具深度与张力。
据悉,此次东京展览将持续至11月24日。
![]()
艺术家黄璜
![]()
![]()
![]()
![]()
![]()
默片
無声映画
动画179.5mm×248.6mm×8
![]()
![]()
![]()
余白
综合材料 多种规格×18
![]()
![]()
![]()
![]()
织域
综合材料 多种规格×15
![]()
![]()
![]()
![]()
![]()
![]()
现场互动
![]()
黄璜/Huang huang
独立艺术家1984年生于湖南长沙 现居北京
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表现与抽象艺术高研班
个展不妨,NUOART艺术空间,798艺术区,北京,中国,2017
群展中国表现—青年艺术提名展,上海,中国,2021
对话·城世新见—世博公共艺术作品展暨学术论坛全记录,上海,中国,2021
青衿计划2018,正观美术馆,北京,中国,2018
“新时代·青春志”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世纪坛美术馆,2018
新青年·当代艺术国际推广计划,艺术中国汇纽约展,纽约美国,2018
新青年·当代艺术国际推广计划,上海新美美术馆,上海中国,2017
新青年·当代艺术国际推广计划,艺术中国汇纽约展,纽约美国,2017
多维度·第二回当代艺术邀请展,山水美术馆,北京,中国,2017
两种样本的乌托邦,旻谷艺术,北京,中国,2012
作品被世博会博物馆收藏,202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