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就在全国还在为冬季能源短缺发愁的时候,泽连斯基突然出面发话:“司法部长和能源部长不能再待在他们的位子上了。”然后,啪,一天之内,两个部长递交辞呈,场面比连续剧还干脆。可惜观众早就不信这种“主动辞职”的戏码了——这年头,乌克兰的“辞职”,大多等于“出事了”。
这次的窝案金额接近1亿美元,涉及能源部、商人圈子、甚至泽连斯基当年演喜剧时的“老朋友”。是的,连“总统的朋友”都混进名单了。乌国家反腐败局公布的录音里,能听见司法部长加卢先科和嫌疑人聊天的声音。这画面太魔幻:一边是全国停电、取暖靠发电机;另一边,能源部的官员们正讨论怎么“洗钱”。
![]()
你以为战时会让贪官收敛点?不。战争反而成了他们最好的遮羞布。对老百姓来说,炸的是变电站;对他们来说,炸的是发财的时机。趁战乱之名,行发财之实。钱洗得比冬天的雪还干净。
泽连斯基这次亲自出镜讲话,语气愤怒:“能源领域的腐败,绝对不可接受!”听起来正气凛然,可问题是这不是第一次他说这句话了。过去两年,他的政府已经“绝对不可接受”过好几轮。防长换了,副部长抓了,州长撤了,结果呢?腐败照样长势喜人。就像割草,表面干净,几周后又冒出来。而这次被拔掉的两位部长,一个是前能源部长加卢先科,一个是接班的格林丘克。前者涉嫌在职期间“收受个人好处”,后者则卷进前任的烂摊子里,干脆连解释都懒得多说,直接发声明“我没违法”。乌克兰政客的通用模板:先辞职,再喊冤。
你不得不感叹,这个国家的戏剧天赋真是无处不在。泽连斯基当年演喜剧,演的是“反腐总统”;如今成了总统,反倒被腐败包围。连他昔日的生意伙伴铁木尔·明季奇,现在都被怀疑是这起腐败案的“主谋”。喜剧变成了黑色幽默。
![]()
有人说,乌克兰的腐败是“传统艺术”。从苏联时代到现在,从政客到地方官,谁坐上权力的位置,第一件事不是服务人民,而是研究“钱怎么进来”。尤其战争打到第三年,国际援助源源不断,美金、欧元像雪花一样飘进来。有人打仗,有人发财。结果前线缺炮弹,后方多别墅。乌国家反腐败局这次查得也算猛,一口气搜了70多个地点,现金堆成山,文件摞成塔。只是老问题又来了:这次查完,下一次呢?谁保证反腐局自己不腐?乌克兰反腐机构的历史战绩摆在那里,几乎每年都能查出几起大案,但几年过去,主角依然混得风生水起。腐败不是被消灭,而是被更新换代。
这场丑闻偏偏爆在最糟糕的时间点。能源设施被炸得七零八落,全国缺电缺暖,民众靠蜡烛和炉子熬冬天。而就在这种时候,能源部高层被曝出拿着救援资金洗钱。老百姓心里能不骂?这不是“官员腐败”,是“偷取民命”。乌克兰民众这次真是怒了,社交媒体上骂声一片:“原来我们挨冻,是因为有人拿钱取暖去了。”
泽连斯基现在的处境很微妙。外部要打仗,内部要反腐;前线的导弹没停,后方的钱袋也没停。更麻烦的是,他曾经以“清廉、透明”形象上台,如今却被反腐新闻拖下水。欧美媒体开始问:这场战争的援助资金,到底进了谁的口袋?西方纳税人会不会发现,自己资助的不是前线,而是乌克兰官员的新房?
![]()
华盛顿那边的态度已经变得微妙。美国国会质疑援乌预算的声音越来越大。泽连斯基最怕的不是俄军导弹,而是美元断供。一旦外部援助减速,内部腐败又频发,乌克兰的政权稳定性就成了问号。
这起窝案,不仅仅是两个部长的事,它像一个裂口,撕开了乌克兰战争叙事的“光鲜外衣”。西方一直把乌克兰包装成“民主堡垒”“正义战士”,可现在,这座堡垒的墙皮正在一块块往下掉。说到底,腐败才是乌克兰真正的敌人。俄军能摧毁的是建筑,腐败摧毁的是信任。战场上再多的胜利,也掩盖不了后方的烂。人民的愤怒,不会被宣传压下去;一旦信任彻底崩盘,再多援助都救不回来。
有评论说,泽连斯基现在像个消防员,哪着火就往哪跑,可火源太多,灭不完。反腐是灭火,战争是灭火,舆论又是一团火。结果他忙到焦头烂额,却始终没能关掉那根总在“漏油”的管子。
这场“窝案”可能会像以前一样被舆论冲淡,毕竟乌克兰新闻每天都够炸。但那些挨冻的平民、那些在前线拼命的士兵,早晚会问一句:我们到底在为谁打仗?有时候,一个国家垮掉,并不是被敌人攻破,而是被自己掏空。乌克兰还没输给俄罗斯,却快被腐败拖进泥潭。一个国家最危险的时刻,不是外敌进城,而是人民开始怀疑,我们是不是被自己人卖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