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4 月,苏丹爆发内战,这场冲突截至 2025 年仍在持续,成为过去几年全球伤亡和破坏最严重的战争,惨烈程度远超俄乌战争、加沙战争与缅甸内战。
![]()
据联合国 2024 年 12 月发布的统计数据,当时内战已造成超 15 万人死亡,1200 万人沦为难民。
到 2025 年,死亡人数突破百万、难民数量翻倍的风险持续攀升,这片非洲土地正深陷 “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的真实灾难中。
外部势力的 “冰火两重天”
苏丹内战爆发后,国际社会的态度呈现出极端反差,一方面,人道主义援助极度匮乏。
据国际援助机构 2025 年 3 月披露,截至当时,苏丹收到的国际援助款项和物资总计仅二三十亿美元,不足西方国家对乌克兰单月援助额的 1%。
![]()
这种冷漠背后,是苏丹长期的 “弱势标签”,作为联合国认定的 45 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其人均 GDP 常年排在全球后 10 名,在国际事务中缺乏足够话语权,难以吸引主流关注。
另一方面,外部势力的 “军火输送” 却异常活跃。
联合国 2024 年 8 月发布的报告明确指出,阿联酋、伊朗、埃及、乍得和利比亚五个国家已介入苏丹战事,且介入方式并非提供救援,而是源源不断地向交战双方输送武器。
![]()
这种 “一边饿肚子,一边递刀子” 的局面,让苏丹局势雪上加霜。
从现实角度看,这些国家的干预并非出于 “人道主义关怀”,而是盯上了苏丹的战略价值,试图通过控制当地局势谋取利益。
可对苏丹民众而言,外来军火只会延长战争周期,让更多人死于非命,所谓的 “关注” 实则是将他们推向更深的苦难。
地理位置的 “命运枷锁”
苏丹之所以成为外部势力争夺的焦点,核心原因在于其无可替代的地理位置。
从地缘格局看,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毗邻红海,拥有 800 公里海岸线,与沙特隔海相望,直线距离仅 200 多公里。
![]()
更关键的是,从苏丹港口出发的船只,半天内就能抵达全球贸易咽喉要道苏伊士运河。
这意味着,谁掌控苏丹,就能直接影响苏伊士运河航线的安全与效率,进而对全球能源和贸易流动施加影响,这样的战略地位自然让各方势力垂涎。
此外,苏丹还是非洲东北部的能源枢纽,不仅自身出产石油,周边多个国家或从苏丹进口石油,或通过苏丹的输油管线与港口出口能源产品,形成了以苏丹为中心的 “能源共同体”。
![]()
这种紧密的能源关联,让苏丹的动荡无法像索马里、刚果那样 “孤立存在”,周边国家若坐视苏丹战乱,自身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也会受波及。
可正是这种 “重要性”,让苏丹沦为大国博弈的棋盘,外部势力不愿放弃干预,导致内战难以平息,形成 “越重要越动荡,越动荡越遭殃” 的恶性循环。
内部矛盾的 “历史积怨”
苏丹内战的爆发,本质是长期积累的内部矛盾集中爆发。
从 “硬件” 看,苏丹本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作为非洲第三大国家,领土面积接近中国的 1/5,比新疆还大,人口 5100 万 - 5200 万,在非洲排第八,与韩国、西班牙规模相当。
![]()
且自 12 世纪起受阿拉伯文明影响,半数人口讲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还曾因农业发达被誉为 “阿拉伯世界的粮仓”。
上世纪 70 年代是非洲重要的小麦、棉花和牛羊肉出口国,食品加工业繁荣,还能为伊拉克、沙特等国输送劳动力。
可 “软件” 的缺失让这一切化为泡影。
![]()
自 1956 年独立以来,苏丹始终被三大矛盾困扰:一是南北地域对立,南部地区 1899 年才被纳入英埃共管范围。
与北部联系薄弱,且南部居民多信仰基督教,与北部穆斯林群体隔阂深厚,先后爆发两场内战,直到 2011 年南苏丹独立,还带走了苏丹 80% 的石油储量。
导致其财政收入每年减少 8 亿多美元,经济从此一蹶不振。
![]()
二是西部达尔富尔地区的种族冲突,2003 年爆发的达尔富尔战争持续 17 年,造成约 30 万平民死亡,三是阿拉伯人内部的宗教矛盾,激进派与世俗派长期对立。
这三大矛盾时而叠加、时而对冲,让苏丹政局混乱不堪,过去 40 年,苏丹发生 11 次军事政变,换了 8 位国家元首,7 位是军事强人。
![]()
前总统巴希尔虽统治 30 年维持表面稳定,却让矛盾不断积累,最终在 2019 年局势突变后,引爆了如今的内战。
内战背后的 “发展之殇”
苏丹的悲剧,还折射出非洲国家发展的普遍困境。
独立初期,苏丹曾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利用外国贷款整修公路和水利设施,农业基础扎实,工业也有一定起色。
可长期的内部动荡,让这些成果付诸东流,战争破坏了基础设施,大量劳动力流离失所,外资纷纷撤离,经济陷入 “战乱 - 贫穷 - 更战乱” 的怪圈。
![]()
更严重的是,内战让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彻底崩溃,新一代苏丹人在战火中长大,缺乏基本的生存技能和发展机会,未来重建国家的难度极大。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苏丹内战也暴露了国际秩序的 “双重标准”。
当发达国家遭遇危机时,国际社会往往能迅速形成援助合力,可对苏丹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却常常 “选择性忽视”,甚至纵容外部势力干预。
这种不公平的秩序,让弱小国家在危机中更难自救。
![]()
对苏丹而言,想要结束内战,不仅需要外部势力停止干预,更需要内部找到化解矛盾的出路,比如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地域、种族和宗教分歧,重建国家认同。
但从目前情况看,这条道路注定漫长而艰难,毕竟积怨已深,重建信任需要时间,更需要国际社会真正拿出 “人道主义精神”,提供切实的帮助,而非继续谋取私利。
结语
苏丹自 2023 年 4 月爆发的内战,是外部势力干预与内部矛盾交织的产物。
地理位置带来的战略价值让它成为大国博弈的棋盘,长期未解决的地域、种族、宗教矛盾则为战乱埋下伏笔,而国际社会的冷漠与双重标准,又让这场灾难持续发酵。
![]()
如今,百万生命面临死亡威胁,千万难民流离失所,苏丹的苦难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悲剧,更是对全球人道主义精神的拷问。
想要终结这场危机,需要外部势力停止输送军火,将精力转向人道主义援助,需要苏丹交战双方放下武器,通过对话寻找共赢方案,更需要国际社会摒弃 “双重标准”,真正关注弱小国家的命运。
毕竟,每一个苏丹人的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片土地都不该沦为利益争夺的牺牲品,只是从当下局势看,想要实现这些目标,仍有太长的路要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