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说日本”粉丝团的第二次山口县之旅的最后一站,是“锦带桥”——名列“日本三大名桥”之首的一座美桥。
这一座桥,它不靠钢筋水泥,却以五道优雅的木拱,横跨奔腾的锦川,宛如一条锦带般飘逸,故名“锦带桥”。
锦带桥藏在山口县岩国市,一个被山岚温柔包围的角落,像是大自然偷偷藏起的一幅水墨画。
![]()
山口县岩国市离广岛不远,从大阪坐新干线到新岩国站,只需两个多小时。下了车,转乘巴士或出租车,十来分钟就到锦带桥公园入口。
一到桥头,你会先被那条锦川迷住。河水清澈见底,夏天时像一面蓝宝石镜子,映着两岸的柳树婆娑。桥就静静躺在河上,五孔拱形,最高处离水面十三米有余,每一拱都用粗壮的樟木和石柱支撑,看上去像五位弓腰的舞者,在风中轻颤。
![]()
桥身总长193.3米,宽5米,由五连木拱构成,无一枚铁钉,全靠榫卯与铁箍固定,桥基为石墩。拱高13米,呈鼓形,洪水时可分散水力,柔韧如柳。这种“无钉木拱桥”在全球罕见,体现了江户匠人的智慧:木为柔,石为刚,铁为辅。 桥身用樟木,耐腐抗潮,经得起千年风雨。
这座桥始建于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当时,岩国藩的城堡在锦川的东边,而武士街区在锦川的西边,中间需要架桥通行,颇为不便。而遇到洪水,桥总是会被冲毁。正当岩国藩主吉川広嘉苦恼时,他遇到了明末时逃到日本的僧人药师独立禅师(一说是在清顺治时受邀到日本传法),独立禅师向吉川藩主建议,采用杭州西湖的拱桥结构与技艺建造连环木拱桥。吉川藩主看了独立禅师提供的《西湖志》中的木拱桥图,当即邀请独立禅师参与设计。几经波折,锦带桥终于在1674年建成,直到1950年遭遇百年一遇大洪水袭击被毁为止,这一座木桥屹立了276年。
![]()
![]()
岩国人没气馁,花三年工夫,1953年,按照原来的样式、材料与结构工艺,手工复建完成。锦带桥如今过去70余年,成为日本最美的奇桥。2004年,与杭州西湖的锦带桥(下图)结为“姐妹桥”。
![]()
季节在这里,是锦带桥的灵魂。春天,樱花如雪纷飞,桥上桥下粉白一片。每年四月,岩国樱花祭拉开帷幕,数千株染井吉野樱沿河绽放,游客们铺开野餐布,啜着清酒,看花瓣随风飘落桥拱。想象一下,你倚在桥栏,樱花雨中,远处山影朦胧,那一刻,时间仿佛停滞,只剩心跳与花香共鸣。夏天,绿意盎然,桥下是钓鱼的老人和戏水的孩童,川水凉爽,你可以租艘小舟,从桥下划过,仰头看拱门如虹。秋天,枫叶如火,红黄交织,桥身映在金色的河面,宛如一幅葛饰北斋的版画。北斋老人一生游历日本,这座桥他画过多次,《富岳三十六景》里虽无它,但那份“浮世”的细腻,怕是受了锦带桥的启发。冬天,桥上积雪,银装素裹,游客稀少,你独自行走,脚印是唯一的喧闹。
![]()
葛饰北斋笔下的《锦带桥》
![]()
锦带桥,不止是木桥,它是诗,是画,是人们对美的执着追求。据悉,夕阳西下时,在桥中央许愿,这座“连心桥”,能让愿景成真。
锦带桥也让我感悟了一个人生哲理:人生如桥,有弯有拱,却总能跨过激流,抵达彼岸——只要坚持!
徐静波“静说日本”视频号:日本最美的奇桥——锦带桥
读徐静波的一本书,了解日本企业如何走出经济困境的活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