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时事热点观察者
福建一场两岸家庭展览上,卢秀芳捧着父亲的泛黄军装照,轻声说出那句藏了半生的话:“我的父亲是志愿军,朝鲜战场被俘后到了台湾。” 这短短一句话,串起了横跨半个多世纪的海峡乡愁,也照见了两岸同胞剪不断的血脉深情。一个老兵的漂泊路,两个女儿的搭桥行,告诉我们:政治能制造隔阂,却永远挡不住人心归乡的脚步。
![]()
卢会亭的人生,是那个特殊年代无数小人物的缩影。1947年,山东诸城的毛头小子稀里糊涂穿上军装,三年后就跟着大部队跨过鸭绿江,成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员。零下四十度的长津湖,他和战友嚼着冻硬的炒面,就着雪水咽下去;上甘岭的小山头,几百万发炮弹把石头炸成粉末,身边的弟兄穿着单衣冻成冰雕,还保持着冲锋的姿势。那场仗打得有多苦?没有先进装备,全靠一股子不要命的劲儿,用人命去填装备的窟窿,这就是志愿军的“精神原子弹”。可谁也没想到,1953年金城战役的拉锯战中,卢会亭成了战俘,人生从此拐了个回不了头的弯。
1954年高雄港的锣鼓喧天,在卢会亭听来格外刺耳。他明明是想活下去才登上赴台的船,却被当成“投奔自由”的英雄追捧。和其他一万四千多名战友一起,他住进了台湾的眷村——那些临时搭建的简陋平房,挤得像沙丁鱼罐头,天南海北的口音混在一起,成了特殊年代的独特风景。说是安身之所,其实更像没有铁栏杆的监狱,“反共义士”的标签成了他甩不掉的政治符号。夜深人静时,他摸着胳膊上褪了色的纹身,心里想的还是山东老家的田埂,是朝鲜战场上一起分吃冻土豆的弟兄。
这种拧巴的乡愁,悄悄种进了女儿们的心里。卢秀芳的童年在眷村度过,记忆里的父亲沉默寡言,很少笑,却总在不经意间念叨“我们那边”的人和事。父亲讲志愿军打仗的故事,讲家乡的习俗,这些碎片化的记忆,像种子一样在她心里生根发芽。她从小就知道,自己和别的台湾孩子不一样,海的那一边,有个回不去的家在等着。而这份特殊的成长经历,也让她后来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方向。
2005年,两岸关系松动,连战大陆行成为“破冰之旅”。作为随行记者,卢秀芳走进了大陆电视台的演播室,和大陆主持人一起向两岸观众播报新闻。聚光灯下,她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是专业的媒体人,更是替父亲“回家”的女儿。父亲一辈子没能跨过的海峡,她一步就跨过去了。这次经历像一把火,点燃了她心里的执念:要用镜头让台湾民众看到真实的大陆,打破那些被刻意制造的偏见。
同年10月,她直播“神舟六号”发射,火箭升空的瞬间,台湾收视率跟着飙升,不少金门民众误把火箭光影当成彗星,足见关注度之高。第二年青藏铁路通车,她带着团队从格尔木坐到拉萨,把这条“天路”的壮观景象传回台湾,让岛内民众惊叹于大陆的建设奇迹。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在各个场馆间奔波,报道的不只是一块块金牌,更是一个民族百年圆梦的骄傲。在台湾那些吵吵嚷嚷的政论节目里,卢秀芳始终保持冷静,只摆事实不喊口号,她想做的,就是在嘈杂声中搭起一座心平气和的沟通桥。
卢秀芳的姐姐卢秀燕,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这份两岸情缘。作为台中市长,她明确表态“九二共识是两岸稳定的重要前提”,不仅积极推动台中市与香港的经贸合作,还不排除访问大陆,构想通过“多城市论坛”扩大两岸交流。姐妹俩一个用笔和镜头,一个用务实的行动,都在践行着父亲那代人未竟的心愿——让两岸同胞越走越近。
她们的故事不是个例。当年和卢会亭一起赴台的一万四千多名战友,以及他们的后代,构成了台湾社会里一个庞大的沉默群体。他们的根都在大陆,乡愁是刻在骨子里的印记。而这种血脉亲情,从来不是政治力量能割裂的。数据显示,2024年两岸人员往来达440.5万人次,同比增长53.8%,其中台湾同胞来大陆就有402.3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累计运送旅客已达2244万人次。从妈祖文化论坛到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从校园交流到产业合作,两岸交流的热潮从未停歇。
![]()
岛内有些势力总想着制造对立、抹黑大陆,可事实一次次打了他们的脸。当卢秀芳把大陆的现代化成就、壮丽山河传回台湾,当越来越多台湾青年来大陆求学就业,当两岸贸易额在2025年前5个月同比增长13.3%,这些实实在在的景象,远比空洞的政治口号更有说服力。他们以为靠信息封锁就能让台湾民众活在“大陆落后”的幻梦里,却忘了乡愁是本能,交流是刚需。
卢会亭那代人,带着一身伤痕和一辈子乡愁走进了历史。他们当年被命运推着走上赴台的船,心里藏着的从来不是对立,而是对家乡的思念。而这份思念,在女儿辈身上长成了交流的桥梁。从巨济岛战俘营的绝望岔路,到央视演播室的聚光灯下;从眷村的简陋平房,到两岸交流的广阔舞台,这一家人的故事,正是两岸关系的生动缩影。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有着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那些试图割裂两岸的势力,终究敌不过血脉亲情,挡不住民心所向。2025年上半年,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有800余人出席,其中台湾嘉宾就有600人;超过7000名台胞踊跃参加海峡论坛,台青占比超四成。这些数字都在说明: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
卢秀芳姐妹的行动告诉我们,两岸交流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口号,只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父亲没能完成的回家路,女儿们用交流合作的方式续上了;当年被政治隔开的距离,如今正被一次次的往来、一次次的理解慢慢拉近。眷村或许会随着时代变迁逐渐消失,但那些藏在眷村里的乡愁,那些跨越海峡的亲情,永远不会褪色。
海峡两岸,一衣带水。卢会亭的乡愁,是所有两岸分隔家庭的共同牵挂;卢秀芳姐妹的努力,是无数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政治可以制造暂时的隔阂,但永远改变不了两岸一家亲的事实。当越来越多的人像卢秀芳姐妹一样,主动搭起交流的桥梁,当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亲身走进大陆,感受真实的发展与温暖,那些偏见与误解自然会烟消云散。
![]()
![]()
![]()
志愿军老兵的船早已停航,但两岸同胞的交流航程才刚刚驶入正轨。血脉相连,民心相通,这就是两岸关系最坚实的根基,也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历史大势。相信终有一天,所有的乡愁都能得到安放,所有的亲人都能团聚,海峡两岸终将迎来真正的和平统一,续写中华民族的美好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