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美白霜汞超标3.6万倍。
作者|沐 沐
责编|高 高
来源|聚美丽
一起汞超标美白霜的大案,被警方成功侦破!
日前(11月7日),聚美丽从南京新闻综合广播获悉,南京警方通报一起产销汞超标美白霜案,主犯王某等人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获刑,12名涉案嫌疑人悉数落网,查处涉案产品200余件。
![]()
△图源:南京新闻综合广播
据警方报道,涉案的两款产品分别为“娇蝶美容霜”、“傲霞抗衰美容霜”,其汞含量高达每千克3.6万余毫克,远远超出国家规定标准,且其包装上均标注生产于“上海梦娜日用化学品厂(以下简称:梦娜日化)”的字样。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该企业首次因汞添加被查,早在20年前,涉事企业梦娜日化就曾因在美白霜中添加含“汞”物质,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当时的企业法人正是该案主犯王某的母亲李阿桂。
美白霜汞超标3.6万倍!主犯获刑
本次案件的侦破,源于一起消费者受害案例。据南京新闻综合广播报道,2023年10月,江苏的张女士因全身严重水肿就医,最终被确诊为严重汞中毒及肾病综合征。追根溯源,导致她患病的,正是其长期使用的“神奇美容霜”。
![]()
△图源:南京新闻综合广播
事发后,该美容产品很快被送到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专业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张女士使用的“神奇美容霜”汞含量高达每千克3.6万余毫克,远超《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汞含量限值(1mg/kg)。换算下来,超标倍数高达3.6万倍,属于典型的“毒化妆品”。
经警方研判后发现,涉事产品系梦娜日化生产的两款美白产品——“娇蝶美容霜”和“傲霞抗衰美容霜”,而该企业法人早在2017年离世,但仍有大量产品在市面销售和流通,且该产品不仅在线上渠道进行销售,也通过线下渠道流入全国各地的美容院使用。
![]()
△图源:南京新闻综合广播
经过长时间蹲守和摸排,警方最终将目标锁定在梦娜日化已故法人之女——王某身上,并在其“地下黑作坊”内查扣“娇蝶美容霜”和“傲霞抗衰美容霜”等涉案产品200余件。
据悉,王某等人在明知产品成分严重超标的情况下,仍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美容院等渠道进行非法销售。最终,王某因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其余11名涉案人员也悉数落网。
此外,警方在通报中强调,这类“速效美白”产品往往能在短期内抑制黑色素形成,造成美白假象,但长期使用会导致汞在体内蓄积,对肾脏、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可逆损害。
由此可见,该案再次暴露了化妆品行业“地下生产”的乱象与监管难点。
系30年老牌化妆品厂,曾遭央视曝光
据企查查信息显示,梦娜日化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拥有30余年历史的老牌化妆品生产企业,旗下曾拥有“傲霞”、“娇蝶”、“虞温·手牌”、“缔莎”等多个商标,主要应用于日化用品领域。
![]()
△图源:企查查
然而,这家看似“老字号”的企业,却并非第一次因违规生产而暴雷。
早在2005年,梦娜日化就因生产的美白霜含汞量严重超标,被央视“3·15”晚会公开曝光。
![]()
△图源:南京新闻综合广播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企业法人正是本案主犯王某的母亲李阿桂。其在“3·15晚会”的采访中明确表示,梦娜日化生产的美白霜中添加含“汞”物质。据她表示:“美容产品要添加一定含量的汞,才能够达到美白效果,如果不添加如此高含量的汞,达不到用户预期的美白效果。”
令人震惊的是,20年过去,其女儿王某竟“继承”了母亲的“毒霜生意”,继续在美白产品中违规添加汞成分,直至此次被警方查处。
而从企业违规记录来看,梦娜日化的“黑历史”远不止于此。
![]()
如上图所示,2023年,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曾发布关于“傲霞神奇美容霜”产品消费警示的公告,原因系该美容霜产品未经注册或者备案;2019年,因该企业关联的“上海茜梦化妆品厂”质量管理体系在人员、设备、卫生等方面存在大量缺陷,被认定严重违反《化妆品生产许可工作规范》,最终被国家药监局责令停产整改。
上述种种可见,一家拥有30年历史的企业,本应是品质与信誉的象征,却在两代人的经营中,屡次触碰法律与道德底线,令人唏嘘。
重金属超标频发,美白违规添加乱象何时止?
近年来,随着监管体系的日益完善和严格,以及查处力度的不断加强,违禁添加重金属、“皮肤鸦片”类似的案件发生率已经大幅下降,但仍有少数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此前在接受聚美丽采访时,创新化妆品原料商观辰生物创始人、美妆垂类科学博主胖胖博士曾指出,美白产品中若出现重金属,除了人为添加,也有可能是原料或工艺过程中的残留。“比如云母若来源不当,就可能导致重金属残留。但如果是故意添加苯等成分以达到‘速白’效果,那就是赤裸裸的造假,必须引起监管部门高度重视。”
知名护肤专家、同济大学皮肤学博士冰寒则从历史角度分析,重金属在化妆品中的使用并非新鲜事。“古代就有‘洗尽铅华、肤若凝脂’之说,铅粉曾被广泛用于妆粉中。但随着科学认知的提升,这类成分已被明令禁止。”并且他认为,近20年来,化妆品中重金属的出现频率总体在下降,尤其是在正规渠道销售的产品中,国内化妆品的安全质量一直在进步。
然而,虽然行业整体安全水平在提升,但仍需警惕“地下工厂”与“老配方”的残留影响,梦娜日化母女两代持续二十年的“毒霜生意”,正是这一痼疾的典型例证。
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化妆品安全性整体提升,毒化妆品往地下生产、线上散货等灰色渠道渗透,变得更为隐秘。与此同时,部分消费者对“快速美白”的盲目追求,也为这类产品创造了市场。
纵观上述种种,要彻底根治这一乱象,仅靠执法远远不够。行业自律、原料溯源、渠道净化、消费者教育,须要多管齐下,缺一不可。
消息来源:南京新闻综合广播
视觉设计:筱情
微信排版:沐沐
![]()
什么?科蒂竟把古驰母公司开云告了!开云 40 亿欧卖美妆业务给欧莱雅,还附3品牌50年授权,科蒂怒指违约。要知道古驰是科蒂11%利润的 “现金牛”,如今科蒂营利双降只能背水一战,这场大战谁能赢?
![]()
看完不妨给个爱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