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 姜玉坤
书桌最下层的抽屉里,有一本泛黄的《平凡的世界》。书脊磨得发毛,页边卷起,不少书页上还留着钢笔洇开的墨痕——那是42年前,在边防哨所的煤油灯下,身为年轻战士的我,为孙少平在煤矿里的咳嗽声落下的泪。从第一次翻开到现在,整整42年,这期间我前前后后读了17遍,每次都会从头读起。
正是这本《平凡的世界》,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文字的热爱,让我从此爱上了读书,又因读书爱上了写作。40多年来,我几乎没离开过新闻写作,发表的几千篇新闻和文学作品,最终集结成13本作品集,还因新闻工作成绩显著,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六次……
一切的起点,都在哨所的那盏煤油灯下。
1983年的冬天,我还是刚入伍的新兵,在长白山下的哨所里第一次摸到这本厚厚的书。那时营房没有暖气,夜里裹着大衣啃书,呵出的白气在煤油灯上凝成水珠。读到少安与秀莲结婚,用镢头在冻硬的土地上刨出第一缕春苗时,总想起老家田埂上的母亲——父亲去世得早,母亲独自一人供我读书,让我走出了庄稼地。有天夜里,坐敞篷的“大解放”公出,雪下得正紧,风裹着雪沫子打在脸上生疼。我把书揣在怀里,途中将车停在街边,借微弱的灯光看少平离开双水村背着铺盖卷儿走向黄原城。那一刻,突然觉得,迎着风雪坐在车上的自己,和少平攥着拳头走进陌生的城市,原来是一样的心情:都在为一个“不一样”的明天,咬着牙跟生活较劲儿。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不光想读这本书,还想把心里的感受写下来。第一次拿起笔在信纸背面写读后感时,手都在抖——那是我写作的真正开始。
入伍第二年,部队到科尔沁草原演习,我因腿伤留守炊事班。说是炊事班,其实就是几间漏风的门窗还不齐全的新落成的营房,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天气,水缸里的冰要用镐刨,案板上的面团没一会儿就冻成硬块。每天,我除了给留守的几个病号做饭,剩下的时间就揣着《平凡的世界》在灶台边写稿。新营房里还没来得及配备桌凳,我只好把木板架在两个菜缸上当书桌,钢笔水冻得都流不动,写一会儿就得把笔揣进怀里焐热。有天夜里写一篇反映演习后勤保障的通讯时,写到凌晨三点,实在冻得扛不住,就把灶膛里没烧尽的炭火扒出来,围着火堆继续写。天亮时稿子写完了,我的手脚却冻得失去知觉,手指肿得像胡萝卜。后来,这篇稿子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我摸着报纸上的铅字,突然想起书里少平在黄原城打短工,寒冬腊月睡在没生火的窑洞里,心里却揣着对未来的热望——原来真正的坚持,从来都是在最冷的夜里,自己给自己生火。
从士兵提干到退休,整整30多年,我几乎每年春节都很忙,过年时家属院张灯结彩,邻居们的笑声顺着窗户缝飘进来,我却多半在办公室写稿。有一年大年初一,《解放军报》约稿,让我写一篇反映基层官兵节日战备的文章,我揣着相机在营区转了一天,拍哨兵站在雪地里的身影,拍炊事员给岗哨送饺子的场景,晚上回到办公室整理素材。窗外鞭炮声此起彼伏,桌上放着妻子送来的饺子,凉了又热,热了又凉,我却顾不上吃。写到凌晨时台灯突然灭了——天太冷,电线冻得短路。摸出备用的蜡烛点燃,我就着跳动的光继续写,直到东方泛白才停笔。这篇《雪夜岗哨》后来得了军兵种年度新闻一等奖,领奖时我特意带上那本翻得卷边的《平凡的世界》,总觉得这份荣誉里,有少安夫妇在年三十挑灯磨豆腐的韧劲,有少平在煤矿过年时对家人的牵挂。
命运总在不经意间扔下重锤。那年,姐姐突然因心肌梗死去世,我赶回家时,她枕边还放着我送的那本《平凡的世界》,书里夹着她给我腌咸菜的方子。处理完后事回部队,我把自己关在办公室,翻开书看到田晓霞牺牲那段,眼泪突然决堤——原来书里的生离死别,真的会在生活里上演。可当我看到少平在晓霞墓前,把没寄出去的信烧给她,然后转身回到煤矿继续下井时,突然明白:生活不会因为悲伤就停下,就像少安在秀莲走后,依然要把砖窑重新烧起来。那天我在笔记本上写:“姐,你看,少平失去了晓霞,还在挖煤;少安失去了秀莲,还在种庄稼。我不能停。”三个月后,那篇写姐姐生前照顾孤寡老人的通讯《咸菜里的暖》发表了。
没过几年,二哥又因肺癌晚期走了。他弥留之际拉着我的手说:“四弟,你写的那些稿子,我都剪下来贴在本子上了……”那本贴满剪报的旧本子,后来成了我最珍贵的宝贝。那年母亲也离开了,她走的那天,我正在整理即将出版的第13本作品集,书里收录了一篇写她送我参军的散文。握着母亲冰凉的手,我想起书里孙玉厚老汉送少安去拉砖、送少平去黄原的模样,似乎懂了:父母留给我们的,虽然不是蜜罐里的日子,但却是像黄土高原一样厚实的脊梁。
前几天儿子回家,翻着我30多本笔记笑:“爸,这书你看了42年,读了17遍,不腻吗?”我指着窗外:“你看那棵老槐树,春天发芽,秋天落叶,年年都一样,可我看了一辈子,总在它身上看见新东西。少安、少平也是这样,年轻时看学‘闯’,到老了看才懂‘容’——容得下苦难,容得下平凡。而这一切,都是这本书教我的。”
如今我有了9个不同版本的《平凡的世界》,每本的折角都越来越多。42年,17遍,它早成了我来时路上最重要的记忆和坐标,不仅陪我走过从战士到干部的路,更引我走上读书写作的路。那些军功章,其实是这本书给我的另一种奖状——每一页书、每一篇稿都标记着:在哪年哪月,是少安的韧劲帮我撑过难关,是少平的倔强让我没向生活低头。
夕阳落在书页上,把“平凡的世界”五个字照得暖暖的。我知道,只要这本书还在,少安和少平的身影就还在陪伴着我,我笔下的每一个字,也都带着他们的温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