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97岁的老人走了。
朝鲜的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半夜一点多亲自过去送他。
这事儿很不寻 Z。一个退休好几年的老人,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大的面子?
朝鲜官方后来发了个消息,说这个叫金永南的老人是病死的,评价很高,说是“革命家”。
给他办的丧事,是国家级别的。
金正恩自己牵头,成立了一个治丧的班子。里头的人,都是现在朝鲜最有权力的一批人。
这就更让人好奇了。这个金永南,到底是个什么人物?
![]()
他的人生,几乎等于半部朝鲜的对外史。
他很早就参加工作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年轻时在中国东北待过,会说中国话。还上过抗美援朝的战场。
这层关系,让他跟中国的渊源很深。
后来,他又被派到苏联去念书。有这两种经历的人,在那个时候的朝鲜高层里,找不出几个。这让他看外面的世界,比别人清楚一点。
![]()
回到朝鲜,他就在外交部门干活。
从1983年开始,他当上了外务相,也就是管外交的头儿。
到了1998年,他的位置更高了,成了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的委员长。这个职位,相当于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外国来了使节,一般都是他去接待。国家要派人出去参加国际活动,也基本都是他出面。
这个活,他一直干到2019年才算完。
几十年来,他就是朝鲜对外的一张脸。
![]()
他这个人,做事风格就一个字,稳。
讲话很谨慎,不带太多个人情绪,也从来不说出格的话。
他就像一个过滤器,把国家的想法用最稳妥的方式说出去,同时又绝不碰那些不能碰的线。
他一辈子没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但就是这种四平八稳的风格,让他在复杂的环境里,安安稳稳地待了几十年,陪着三代领导人走过了一段又一段路。
在外面,他是国家的代表。在家里,他是个让体制平稳运转的零件。不出风头,但谁也少不了他。
![]()
现在就清楚了,给他办这么隆重的国葬,不只是为了怀念。
这里头的门道,是给活人看的。
金正恩带着所有核心人物去鞠躬,意思很明白:只要你对国家忠心,好好干活,就算有一天你退下来了,国家也不会忘记你,会给你体面。
这是在给整个官员队伍吃定心丸。告诉他们,只要走正道,就有好结果。这对于稳定人心,作用很大。
这也是对外面表明一个态度。
尊重前辈,就是承认历史。通过承认历史,来证明自己接班的正当性。表示自己不是凭空来的,是继承了前人的事业。
一场丧礼,里里外外都是学问。
![]()
那么,金永南的去世,真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个老办法,行不通了。
过去几十年,朝鲜的对外关系,很依赖像金永南这样的老人。他们经验足,懂得分寸,知道怎么在国际上跟人打交道,为国家争取空间。
但现在,这种办事的风格,已经慢慢退出了。
金正恩用的人,都是他亲自提拔起来的一批新人。
这些新人,更年轻,特点是听指挥,办事效率高,对最高领导人绝对服从。他们不像老一辈那样,有那么多个人的人脉和外交技巧。
这说明,朝鲜的运转方式变了。不再依靠某个人的本事,而是依靠一整套制度和纪律来办事。
![]()
在对外的态度上,这个变化看得更清楚。
过去那种“你好我好大家好”,愿意跟谁都谈一谈的路子,现在不怎么走了。
以前跟美国没少接触,最高领导人都见了面。结果呢?各种限制和打压一点没松。平壤算是看透了,光靠坐下来说话,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对方嘴上客气,下手一点不软。
再看看对韩国。
金永南在位时,还去过韩国,那时候双方关系还可以。但韩国一换人,政策就跟着变,对美国那边贴得更紧。
朝鲜也想明白了,指望韩国能办成什么事,不现实。
既然两边都指望不上,那怎么办?
![]()
答案也出来了。
找靠得住的朋友,把关系弄得更铁。
跟中国的来往,跟俄罗斯的合作,不管是高层见面还是军事上的互动,都比以前更深了。
这就是要把自己的朋友圈子建得牢牢的,形成一个自己的阵营,来对抗外部的压力。
金永南在的时候,走的是一条在各种力量里找平衡的路。现在,朝鲜走的是一条立场鲜明、朋友和敌人分清楚的路。
这扇门关上了,另一扇门也就推开了。
平壤已经决定了要往哪边走,而且看起来不会再回头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