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刘兰
近期,明略科技在港上市,成为“全球Agentic AI第一股”,也是港股首家具备Agentic AI完整技术栈的上市公司。此次成功登陆港股,不仅填补了港股Agentic AI领域的空白,更成为资本市场关注AI赛道的重要风向标。
上市当日,明略科技股价较发行价141港元暴涨超100%,市值一度攀升至435亿港元,凸显了市场对其Agentic AI技术实力与商业化潜力的认可。
作为中国最大的数据智能应用软件供应商,明略科技虽凭借技术优势与资本加持收获市场热度,却仍面临持续亏损、主业增长乏力、研发分散以及竞争格局严峻的多重挑战。
尽管数据智能与Agentic AI赛道潜力巨大,公司也计划将超9亿港元募资净额的75%投向核心研发,且DeepMiner大模型落地已初见成效,但未来能否借此实现稳定盈利仍待市场检验。
盈利拐点前,明略科技继续负重探索。
研发投入缩减
明略科技创始人吴明辉是典型的“技术派”北大学霸,本硕博均就读于北京大学,本科保送北大数学系,硕士保送计算机系人工智能实验室,目前仍在攻读北大电子信息博士学位。
扎实的学术背景赋予他极强的算法思维,使其精通数据挖掘、知识图谱等核心技术,并能高效将前沿技术落地到公司的商业化产品中。
同时,其学术资源也为公司技术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吸引了多名北大校友加入核心研发团队,构建起一支兼具学术深度与产业经验的研发队伍。
从技术层面看,明略科技以多模态数据智能、企业级知识图谱、数据隐私技术三大核心技术为支撑,构建了营销智能、营运智能两大核心贡献业务。
其中,吴明辉读研期间推出的秒针系统,凭借精准的广告监测能力成功获得宝洁认可,此后又陆续吸引了欧莱雅、迪士尼、宝马等国际知名大客户,业务逐步稳定。
截至2025年上半年,秒针系统收入占营销智能板块比例已连续多年稳定在89%以上,成为公司营收的“压舱石”,为整体业务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支撑。
二次创业后,吴明辉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多行业AI应用领域,主攻知识图谱技术,布局公安系统、金融、制造等多个垂直领域,推出了面向公安行业的智能研判系统、面向金融行业的风险控制解决方案等一系列定制化产品。
数据显示,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此类行业解决方案收入分别为1.03亿元、1.15亿元、1.28亿元、2110.7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的8.1%、7.8%、9.2%、3.3%。
然而,该业务属于典型的“研发投入高而收益贡献慢”类型,核心原因在于将通用大模型转化为适用于特定垂直领域的专业模型,需要获取大量具备行业属性的高质量多模态数据,同时构建能够持续优化的数据闭环,这一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成本,导致投入产出比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从研发投入数据来看,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明略科技研发投入分别为7.51亿元、4.81亿元、3.53亿元和1.5亿元,研发占比分别为59.2%、32.9%、25.6%和23.4%。
研发投入规模与占比的持续下降,一方面反映出公司对成本控制的考量,另一方面也凸显了盈利压力下的现实困境。
在研发投入减少的同时,明略科技主动缩减了定制化项目规模,这一调整带来了积极成效:2025年上半年,行业解决方案毛利率由2024年的-1.6%回升至0.7%,营销智能业务同期毛利率更是提升至75.2%。
得益于业务结构优化与成本控制,2025年上半年明略科技经调整营运利润达2688万元。不过,当期盈利的稳定性仍需观察,整体亏损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亟需触及盈利拐点
明略科技长期面临盈利无法覆盖研发投入的核心问题,研发规模与估值水平均不及巅峰时期,主业增长同样呈现乏力态势:2022-2024年总营收分别为12.69亿元、14.62亿元、13.81亿元,2024年同比下降5.54%;
核心的营销智能业务2024年收入7.31亿元,同比下降2.92%,营运智能业务收入5.23亿元,同比下降12.10%。占比不足10%的行业解决方案业务实现增长,却因体量过小难以支撑整体业绩增长。
回溯历史,2020年估值达到峰值前,明略科技核心经营层面就未形成稳定盈利;2022年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当年研发开支占营收比例高达59.2%,经营亏损达10.1亿元,技术研发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失衡问题愈发凸显。
在行业竞争层面,AI行业技术迭代速度极快,谷歌、微软等国际科技巨头已将AI Agent作为战略核心布局,每年研发投入超百亿美元,凭借技术积累与资源优势抢占市场主导权;
国内市场竞争同样激烈,既有第四范式、百融云创等垂直领域竞争对手,百度、阿里、华为等科技巨头也凭借生态资源与技术实力挤压市场空间。
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若明略科技的研发投入持续不足,将很难持续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极易陷入被动追赶的局面。
此外,因盈利持续性不足,宏观经济变化及资本市场对科技股价值重估,公司估值一路回调。到2023年11月F-1轮融资时,投后估值暴跌至5.4亿美元,较峰值缩水超80%,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技术竞争力的担忧。
不过客观来讲,中国数据智能应用软件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也为明略科技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3-2028年中国数据智能应用软件市场规模预计从303亿元增长至71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8.7%。
企业数据驱动决策需求升级、多模态数据爆发、生成式AI技术突破及政策扶持等多重因素,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明略科技的转型突破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上市募资让明略科技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这部分资金将聚焦Agentic AI、多模态数据处理等核心领域,进一步丰富营销与营运智能的产品组合,比如借助DeepMiner大模型深化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降低定制成本、提升投入产出比)、拓展更多应用场景等,强化与拓展现有升级路径。
然而长期战略愿景难以支撑当下业绩困境。明略科技在招股书中也明确提示,2025年全年亏损净额会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优先股公允价值亏损增加,且上市募资后要加大新产品研发和品牌营销投入,而这些投入的回报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短期内会进一步扩大亏损规模。
从历史亏损情况来看,2021-2024年上半年公司累计亏损超23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04亿元,净利润率低至-31.68%。
若要破局亏损局面,明略科技首先需要优化业务结构,提升部分业务毛利水平。从业务结构来看,其营运智能业务当前毛利率仅约30%,远低于营销智能业务,然而高毛利的营销智能收入占比下滑,致使整体盈利水平走低。
其次,明略科技需要稳住客户结构,锁定更多高价值客户。明略科技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36%,且2024年上半年大客户数目降至66个,客户追加销售率降至28.9%,客户集中度过高且复购动力不足的问题,可能导致营收稳定性面临风险。
最后,明略科技需要加快产品商业化落地。从产品层面来看,标准化产品商业化进程偏慢,其标准化产品战略效果和新产品商业化需要更长时间显现,短期内难以形成稳定营收增量,加快产品落地与市场渗透速度成为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
面对多重挑战,明略科技还将希望寄托于核心技术的突破。随着AI发展深入,AI Agent市场快速发展,可信数据生产力受到企业广泛关注。
在此背景下,2025年9月,明略科技推出DeepMiner专有大模型产品线,该产品基于智能体混合架构,具备自主思考与规划任务的能力,输出结果具备可验证性,在技术层面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化优势。
10月,明略科技与欢瑞世纪达成DeepMiner相关合作,测试数据显示,DeepMiner的热点分析模块与欢瑞世纪的影视数据库结合,提升短剧创作效率;同时,智能投放系统能实时分析渠道效果,自动调整出价策略并关停低效计划,降低营销成本。
这一合作案例初步验证了DeepMiner大模型的商业化价值,为后续拓展更多行业应用场景提供了参考。
未来,明略科技能否凭借DeepMiner大模型与现有产品共同巩固盈利矩阵,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提升营运智能业务盈利效率、拓展客户生态、加快标准化产品落地等方式,将行业发展红利转化为稳定盈利,仍需时间验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