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什么骨头硬?因为他是真有钱!鲁迅工资之高,是你难以想象的,1912年鲁迅进教育部,月薪60大洋,那时候北京房租平均每月1大洋,一碗阳春面才几分钱!
民国文学家,除了少数文人能自给自足,其他大部分文人都需要其他前辈的接济,尤其是鲁迅,作为文坛领袖,不知道接济了多少年轻文人,比如萧红等人,一出手就是一大笔钱,还在北京买了四合院。
那么问题来了,鲁迅凭什么这么有钱,毕竟他在民国时期很少担任官职,大多是当老师,可当老师能买得起四合院吗?
1912年那时的鲁迅已经是文坛大家,甚至在教育部领着一份工资,有人说,骨头硬不硬,先看你兜里有没有票子,这话放鲁迅身上,真没错,可光有高薪还不够,得看看他背后那套“生财有道”。
鲁迅在教育部工作很长时间年,工资单越拉越长,后来干到每月三百六十大洋,光靠这份铁饭碗,他已经远超大多数同龄人。
可鲁迅可不不止这点钱,稿费才是他的大头,写得快时一晚上就能挣出别人一年工资,还有北大、师大这些大学讲课,兼职费一到手,零花钱都比普通公务员工资高,唯一的问题是,北洋政府经常拖欠工资。
鲁迅有钱,可他的的账单压力比谁都大,家里一堆亲戚要养,母亲、朱安、兄弟全靠他一人撑着,每月百来块刚性开支,光生活费就让人脑袋疼。
家族那套传统责任,鲁迅一样没少扛,再加上他买书如流水,文化投资一掷千金,高收入背后也有高支出,动荡年代工资常常拖欠,1917年他还不得不卖了绍兴祖宅补贴家用。
鲁迅花钱还特别大方,谁来找他帮忙,能借就借,萧红、青年作家,沾点边的都能得到他的资助,自己日子再紧,衣服再补丁,别人有难他绝不小气。
他自己倒不花多少钱,常穿旧长衫,吃饭喝粥都不讲究,有人说他“有钱装穷”,其实更多是舍不得给自己花,钱都用在家人和朋友身上。
民国时期年代靠工资吃饭的知识分子都不容易,可鲁迅靠写作、讲学和兼职,把收入渠道做到了多元化,比同时代的绝大多数中国文人都强,和日本夏目漱石、欧美知名作家比,鲁迅的生活水平绝对不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因为有了这份经济独立,鲁迅才敢在文坛上放开手脚,敢跟学术权威叫板,敢拒绝不喜欢的工作安排,有人请他当校长,他一句话回绝。
有人找他写软文,他理都不理,表面上看是性格硬,其实经济底气才是关键,只要手上有钱,鲁迅就能活得坦荡,不用看谁脸色,批评现实、讽刺时政,这些举动都离不开足够的物质保障。
有人认为,鲁迅的“硬骨头”全靠道德和勇气,其实不光是品格问题,物质条件也很关键,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谁都难有底气挑战权威,鲁迅的稿费和工资,就像一把护身符。
鲁迅的“骨头硬”,一半靠才华,一半靠家底,钱袋子鼓了,腰杆自然挺得直,高收入带来高责任,经济独立带来思想自由。
别人靠权力混饭吃,他靠才华挣钱养家,还能资助朋友、提携后辈,生活拮据时卖祖宅,日子宽裕时慷慨解囊,这才是鲁迅的全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