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又一枚勋章闪烁在东京的灯光下,却照出了让人皱眉的阴影。11月11日,日本政府在秋季授勋仪式上,向前“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代表”谢长廷授予“旭日大绶章”。谢长廷随后高调发文,称“今后将继续为日台友好努力”。这番话说得轻巧,仿佛是在庆祝一场普通的外交礼节。然而,这枚金光闪闪的勋章,却像是日本政治舞台上又一次精心布置的表演,打的不是友情的旗号,而是擦着中国主权底线的火花。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12日的记者会上明确回应:中方坚决反对。理由不必复杂——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日方执意授勋给一个鼓吹“台独”论调的人,这不是外交礼遇,而是一种政治挑衅。这场授勋的背后,不是褒奖功勋的温情,而是别有用心的信号。
这场戏,日本并非第一次演。每当中日关系稍有波澜,总有一些人喜欢在台湾问题上做“加法”,拿所谓“友情”和“文化往来”来掩饰政治操弄。去年日本高官参拜靖国神社,今年又授勋谢长廷。表面是礼节,实则是试探——试探中国的底线,试探亚洲的秩序。
![]()
而谢长廷的角色,也让人有些无奈。他似乎很享受这种“受宠若惊”的时刻。几十年来,他在“台独”议题上屡屡发声,口头上挂着“友好”,骨子里却在强化“两个中国”的错觉。如今日本授予他“旭日大绶章”,他回以“继续努力”,这一唱一和,就像是早排好的戏码。
然而,今年的背景,让这出戏格外刺眼。郭嘉昆提到,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80年前,中国付出巨大牺牲,才迎来了胜利与统一的希望。那一年,台湾回归祖国怀抱,这是历史写下的事实。如今,日本却选择在这样的年份,把“荣誉”授予一个鼓吹“台独”的政治人物,这种时间上的巧合,实在不像是无意。
![]()
日本近年来在台湾问题上的姿态越来越“活跃”。从政府官员在公开场合谈“台湾有事”,到国会代表团频繁访台,再到如今的授勋事件,每一个动作都像是有意为之。背后是战略的盘算——既想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又想借此在地区事务中刷存在感。东京的算盘打得响,可每一步都在消耗中日关系的信任。
中国方面的表态没有模糊空间:台湾问题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无论是《中日联合声明》还是后续的四个政治文件,都明确写着日本“充分理解并尊重中国关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立场”。这些文件不是历史遗迹,而是日本签下的政治承诺。如今却在“授勋”这件事上公然模糊,是对承诺的消解,也是对历史的轻慢。
日本国内一些舆论或许会说,这只是象征性的荣誉,谈不上政治。可在国际政治的语境中,没有“无政治”的象征。尤其是当受勋者本身就是政治人物、身份特殊、言论敏感时,勋章的光芒就成了信号灯——是点亮友谊,还是挑动争议,一目了然。
东京的政治舞台擅长这种“微动作外交”,它不需要大声喧哗,却能制造足够的暗示。而中国的态度也同样明朗:任何干涉中国内政、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行为,都必将遭到坚决反制。历史的教训不该被选择性遗忘,更不该被包装成“文化往来”的外衣。
事实上,中日关系在复杂的大环境下,本不缺机遇。两国贸易、人文、科技合作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可问题在于,当日本政坛屡屡在敏感议题上“碰红线”,再多的合作也难以维系信任。历史从未离开,它总是在某个瞬间提醒人:记忆的重量,不容轻挑。
![]()
80年前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那些血与火的教训还在史书里闪光。中国不会忘记,也不允许别人歪曲。台湾的归属不是可以拿来“象征性操作”的筹码,而是中国主权的核心标志。任何以此为政治表演的动作,都只会让人看清其背后的意图。
如今,日本政府的这一勋章,无论光芒多亮,照在谢长廷胸口上,也照不出什么“友谊的温度”。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出了某些人对历史的选择性遗忘,也映出了日本政治对现实的短视。
郭嘉昆在记者会上那句提醒意味深长——“在台湾问题上谨言慎行”。这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一句劝诫。因为历史不是装饰,承诺不是摆设。想要赢得尊重,先要懂得分寸。
而那枚“旭日大绶章”,或许会继续在闪光灯下熠熠生辉。但历史的光,总比政治的光更长久。它会照亮真相,也会记录下谁在闪烁、谁在失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