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近期在台湾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的“现象级应用”,竟是一款无人真正下载使用的虚拟软件。
多张名为“归家APP”的界面截图在LINE群组与脸书社群中迅速扩散,画面中“实名注册”“推荐好友赚积分”等字段清晰可见,更令人咋舌的是其中还包含“申领大陆身份证”“积分兑换鸡蛋”等功能设定。不少网友戏称:“比起选举送卫生纸,这种福利实在多了。”更有创意者制作出“社区登记排名榜”进行调侃,掀起一阵网络热潮。
然而,这款被传得沸沸扬扬、号称已有“数万人登记”的应用程序,在Google Play和Apple App Store两大主流平台均无踪迹,既无开发团队信息,也未曾出现任何实际操作演示或用户反馈记录。
事实上,这不过是岛内网民自导自演的一场集体创作,类似此前流传的“两岸通勤查询小程序”,本质上属于民间情绪的幽默投射。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一原本轻松的网络玩笑,却引发了民进党当局异常激烈的反应。
![]()
“这是典型认知作战!”“可能造成个资外泄!”绿营立法委员接连在立法院提出质询,陆委会火速发布声明启动查证程序,甚至连情治单位也介入追查图片来源。如此兴师动众的应对姿态,反倒让许多台湾民众感到困惑:“一个明显虚构的APP,值得动用这么多行政资源?”
稍具判断力的人都明白,民进党真正担忧的并非这款假应用本身,而是害怕台湾社会大众透过此类话题看清现实,进而动摇其长期构建的“敌视大陆”叙事基础。
过去连淘宝、拼多多都以“国安风险”为由禁止运营,如今面对更具情感共鸣的“回家团圆”议题,自然更加如临大敌。越是敏感,越显心虚。
![]()
封得住应用程式,封不住思归之心;两岸之间的交流意愿,始终源于最朴素的人心所向。
当局口口声声强调“防范渗透”,但数据不会说谎:全台超过三百万人活跃于小红书平台,平均每日停留时间达四十五分钟以上。人们关注的不过是大陆的美妆技巧、旅行攻略与生活分享,这些真实内容早已瓦解了所谓“大陆落后混乱”的刻板印象。
即便淘宝台湾被迫退出市场,仍有大量消费者通过其他方式继续使用原平台购物,足见民间需求之旺盛。这类自发行为不断撕开官方宣传的裂缝。
![]()
“归家APP”之所以能引爆讨论,根本原因在于两岸血脉相连的情感基础本就存在。
当台湾博主发布的新疆自驾游Vlog获得百万点击,当青年学子分享在大陆求学经历收获广泛共鸣,这些真实的互动远比一则讽刺漫画更具影响力。
可民进党当局偏偏选择走上“封锁管控”的老路,习惯用政治逻辑取代技术评估,动辄将大陆数字服务标签化为“安全威胁”,最终只会加剧民众对政策正当性的怀疑。
正如本次事件后,不少岛内网友直言:“连一个玩笑都要追查,到底是在防统战,还是在防我们了解真相?”
![]()
真正的信息安全不应依赖全面封杀。事实上,大陆主流新媒体平台已公开其内容审核机制,透明度不断提升。台湾方面完全可建立专业审查体系,以技术手段保障交流安全,而非一味采取禁令。
可惜的是,民进党持续深陷“越封锁越引发好奇”的恶性循环——先禁电商,再压社交平台,如今连虚构APP都草木皆兵,却始终无法否认两岸语言相通、文化同根的基本事实。
血缘与文化的纽带,岂是几道行政命令就能斩断?
归根结底,“归家APP”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民进党“反中”论述的内在脆弱性。当越来越多台湾年轻人通过短视频看见大陆城市的繁华景象,通过电商平台享受便捷实惠的消费体验,那些关于“红色威胁”的陈旧话语便逐渐失去说服力。
民心不是靠围堵可以获得的。两岸民众渴望的,从来只是自由沟通的权利、平安团聚的机会。这份源自人性深处的联结力量,任何权力都无法阻挡。
信源来自:京报网2025-11-12锐评|阻挠淘宝拼多多,民进党在害怕什么?
![]()
环球时报2025-4-23新媒体如何成为两岸青年沟通桥梁
![]()
观察者网2025-11-9林士清:“一键投诚”,民进党在紧张什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