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钦岛这个地方,在渤海湾里头,面积才六点多平方公里,离蓬莱港五十多公里海路。八十年代初,那儿条件特别艰苦,交通全靠船,风不对头就出不去,海一冻补给就断。1981年,五个刚从济南军区卫生学校毕业的姑娘,被分配到这儿当军医。
![]()
她们叫韩秀云、张德英、张秀菊、张宏、马桂玲,那时候都十七八岁,年轻得很,刚学完医护知识,就直接上岛。学校是部队办的,专门培养卫生员,毕业后分到边远地方很正常。她们行李简单,药箱一抱就上船,航行十来小时,岛上医疗站就一小屋子,两张床,老旧工具,电力还不稳。
![]()
岛上人不多,有驻军、民兵、渔民,总共几百户。医疗条件差得要命,没麻醉药,没急救品,什么病都得她们管,从感冒到外伤,从老人到小孩,还包括孕妇。刚到岛,工作就堆上来,渔民伤口感染常见,她们用基本方法处理,消毒剪刀,清理腐烂组织,救了不少人。
岛民开始还不清楚军医是干啥的,以为跟护士差不多,但很快就靠上了她们。张秀菊发明了个简单冲洗法,用沸水、盐、碘伏调比例,水壶冲洗大裂口,无麻醉也行。韩秀云负责缝合,烛光下干活。张德英管疫苗,登记全岛户口,教人打针好处。马桂玲和张宏也各司其职,处理产妇和呼吸病。
![]()
一年过去,没调令,她们适应了。流感流行时,药品光了,用姜汤热水对付,救下不少小孩。岛上缺水缺电,冬天冻夏天蚊子多,五人挤一屋,用海水洗脸,但需求让她们留下来。不是强迫,是实际需要,岛民离不开她们。张宏一度想走,港口求船工,风不对没法出,后来回岗。其他人也类似,逐步决定留岛。
![]()
第二年,张秀菊病了,王排长帮忙取药,三月后结婚,生子叫王守岛。张宏嫁给民兵老任,台风前检查绳索时定情。韩秀云婚礼简单,用柴油机点灯,白床单当婚纱。张德英嫁供销社司机,来岛七次后成家。马桂玲嫁后勤员,话少但可靠。五段婚姻,都在岛上,没热闹仪式,请帖用笔记本纸,糖果用津贴换。但她们全留下了,成了岛上人。
![]()
八十年代初,岛医疗落后,伤口盐水洗,难产常死人。她们建起规范,救首例产妇,接双胞胎,洁针具。还改箱子当课堂,教孩子识字,成小学基础。1986年,墙上贴作文,说妈妈打针疼但最好。她们孩子长大离岛上学定城,四人老去仍守岛。张宏2003年哮喘去世,埋南山岗。其余去站看新医,摸柜子。
![]()
五个姑娘从1981年上岛,到现在四十多年,贡献实打实。岛上从没医疗到有站,全靠她们起步。不是英雄光环,是日常积累,处理伤口、疫苗、接生,一点一滴改善生活。年轻时来,年纪轻轻就扎根,婚姻也跟岛绑一起。丈夫多是军人或民兵,生活苦但稳。没电影没新闻,但岛民记得,军人敬渔民尊。
![]()
那年代分配工作就这样,边远地方缺人,姑娘们没选择,但干出成绩。不是使命感轰轰烈烈,是被需要一步步留下来。医疗站从小屋变正规,她们功劳大。疫苗登记三百户,教老人字,防病保人。课堂从箱子起,孩子学文化,不再跪地风吹沙。现在岛小学墙上还贴旧作文,1986年的,字歪但真。
![]()
大钦岛现在变了,交通好,医疗强,但起点是她们。五个姑娘从卫校生到岛医到母亲,融进海岛。不是传奇,是普通人干实事。年轻分配去,留一辈子,孩子外头发展,她们守老地方。报道说她们名没上教材,但岛上人知。军医身份帮渔民,建秩序给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