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大可
编辑|杨勇
来源 | 氢消费出品
ID | HQingXiaoFei
深度关联“健康”“品质”等关键词的酸奶赛道,永远不缺乏新故事。
中国酸奶市场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已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从常温酸奶的“大单品时代”到低温酸奶的功能化、高端化浪潮,再到现制酸奶的体验经济崛起,每个细分赛道都涌现出代表性品牌。蒙牛、伊利以规模优势占据大众市场;简爱、乐纯以“无添加”概念抢占健康赛道;茉酸奶、Blueglass则通过现制创新俘获年轻消费者。
![]()
图片来源:蝉魔方
在这片红海中,成立于2020年的吾岛牛奶曾以“希腊酸奶”差异化定位突围,凭借高蛋白、零乳糖的产品卖点切入高端市场,成为资本宠儿,一度被视为“中国版Chobani”。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认知迭代,这家曾以黑马姿态突围的企业,正面临增长乏力的隐忧。
![]()
图片来源:公众号@吾岛希腊酸奶
![]()
靠“希腊酸奶”差异化崛起,
“乳业老兵”变身高端酸奶黑马?
吾岛牛奶的创始人王炜建是乳制品行业的“老将”,其1997年创立的康诺食品曾深耕区域市场。2016年,他在考察欧美市场后,发现希腊酸奶的潜力——美国市场50%的酸奶份额属于希腊酸奶,而中国几乎空白。基于此,团队决定推出一款无糖希腊酸奶,主打“配料表仅有生牛乳和菌种”的纯净概念 。
吾岛牛奶的创始团队深谙乳业竞争的本质——供应链能力决定生死。创始人王炜建曾创立河北乳企康诺食品,2016年转型高端酸奶时,面临代工模式品质不可控、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困境。为此,他投入2.4亿元自建工厂,引进德国GEA滤乳清技术,打造国内首条希腊酸奶专用产线。这一决策使其成为国内少数掌握4倍生牛乳过滤工艺的企业,产品蛋白质含量达9g/100ml,是普通酸奶的三倍,且配料表仅含生牛乳与益生菌,精准切中消费者对“纯净营养”的需求。
渠道策略上,吾岛选择“高端狙击战”。2021年产品上市初期,其避开传统商超主战场,转而进驻盒马、Ole'等高端生鲜超市,并通过会员订阅模式触达中产客群。这种“窄渠道+高定价”策略(单杯售价12元左右)迅速建立品牌溢价,河北使馆区、高端健身房成为其早期试验场。2022年完成Pre-A轮融资后,吾岛进一步强化供应链韧性,投资2亿元扩建牧场,引入新西兰奶源,试图以“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条控制巩固护城河。彼时的吾岛,俨然是希腊酸奶赛道的“中国代言人”。2021年,创立于2020年的吾岛就完成了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次年再获Pre-A轮融资,估值一度攀升。
然而,吾岛的差异化策略也暗藏风险。其一,希腊酸奶依赖自建供应链的重资产模式,导致初期投入巨大,但市场教育成本高昂。其二,过度依赖高端渠道使其用户基数受限,2022年转战线上时,恰逢流量红利消退,增长后劲不足。
果不其然,风正在吹来。
![]()
品类红利消退与信任危机
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正在入局希腊酸奶赛道,吾岛的优势正在迅速消弭。
首先是“性命攸关”的产品质量问题,吾岛以自建工厂为荣,宣称“全产业链把控品质”,但其代工厂邯郸康诺多次登上监管部门抽检黑榜,引发消费者对品控的质疑。尽管官方强调“核心工艺自主掌控”,但代工模式的曝光削弱了品牌的高端形象。2022年,吾岛代工厂邯郸康诺食品因多次抽检不合格登上黑榜,尽管品牌方紧急切割代工关系,但消费者对“河北乳企”标签的固有偏见难以扭转。
更致命的是,其引以为傲的“4倍浓缩工艺”被质疑存在夸大宣传——第三方检测显示,部分批次产品实际蛋白质含量仅7.2g/100ml,与宣传数据存在显著偏差。品质争议叠加供应链波动,导致复购率从2021年的63%骤降至2023年的41%。
第二重危机来自赛道内卷。 2023年起,简爱推出“裸酸奶PRO”系列,以相似定价抢占希腊酸奶市场;君乐宝通过收购一只酸奶牛切入现制赛道,反向挤压预包装产品空间。更严峻的是,盒马、Ole'等高端渠道纷纷推出自营希腊酸奶,凭借渠道优势以价换量。吾岛引以为傲的“独家工艺”逐渐成为行业标配,其产品创新周期长达6-8个月,远落后于新兴品牌的3个月快速迭代节奏。
与此同时,消费者的口味也在变化——今年酸奶赛道又迎来了新“顶流”,而吸引无数年轻人打卡分享的就是奶皮子酸奶。而此前的干巴酸奶和酸奶碗,也着实过了很长时间。它们在兼具健康属性的同时,还比希腊酸奶好吃,因此深受年轻人喜爱。
第三重危机来自政策与认知迭代。 2024年新国标《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实施,禁止“0添加”等绝对化表述,吾岛核心营销话术瞬间失效。
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健康”的定义发生质变:第三方调研显示,72%的消费者不再单纯追求高蛋白、低糖,转而关注肠道菌群平衡、低GI等细分功能。吾岛仍固守“纯净配方”叙事,未能及时响应需求变迁,导致市场份额被Blueglass等主打益生菌定制的品牌蚕食。第三方数据显示,整个预制酸奶赛道,2024年线上销售额同比下滑21%,线下渠道份额被现制酸奶挤压。
![]()
结构性变革下的生存挑战
而聚焦于更广阔的叙事,吾岛的困境变得更加严峻。2023年,中国现制酸奶市场规模突破800亿元,门店数量较2020年增长320%。现制酸奶品牌如茉酸奶、Blueglass通过现切水果、透明化制作和社交属性,抢占中产消费者心智,而预包装酸奶市场,已经连续三年下滑。
茉酸奶凭借“牛油果酸奶碗”单店月销突破50万元,其底层逻辑已超越产品本身——透明杯装设计适配社交媒体传播,现制场景强化“新鲜”“定制”心智,而供应链整合能力如与安佳、恒天然的战略合作,使其成本比预包装产品低18%。反观吾岛,其“F2C”模式虽降低冷链成本,但标准化包装难以承载体验溢价,线上渠道复购率不足现制品牌的1/3。虽然茉酸奶已经“塌房”,但更多的现制酸奶品牌正在争相崛起。
资本市场的态度更具启示意义。2023年,现制酸奶赛道融资额超50亿元,而吾岛的融资止步于2022年的Pre-A轮。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吾岛的目标客群——追求品质生活的中产——恰恰是现制酸奶的核心用户。当后者能以更高溢价提供“新鲜现做”的仪式感时,预包装产品的“便利性”优势反而成为“工业化”缺憾。
与此同时,预制酸奶的毛利率已跌破25%,而现制产品通过场景增值可实现40%以上的毛利。更关键的是,现制酸奶正在重构产业链——头部品牌向上游整合牧场资源,向下游切入茶饮、烘焙赛道,形成“酸奶+”生态闭环。吾岛若继续困守预包装赛道,恐将沦为现制巨头的原料供应商。
结语
希腊酸奶的故事尚未终结。对吾岛而言,危机本质是“差异化”标签的失效:当技术可复制、渠道被分流、健康成标配时,品牌需挖掘更深层的用户价值。
事实上,不止是吾岛牛奶。它的故事恰恰揭示了中国乳业进阶的深层矛盾:当行业从“渠道为王”转向“心智为王”,单纯的产品差异化已不足以构建护城河。健康消费的理性化、体验经济的崛起、供应链的数字化,正在重塑乳制品竞争规则。
对于吾岛而言,破局之道或许在于跳出“希腊酸奶”品类桎梏,向“功能酸奶解决方案”升级——例如开发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低GI酸奶、针对健身人群的胶原蛋白酸奶,同时以订阅制服务绑定中产客群。但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将供应链优势转化为生态协同能力,在现制与预制的夹缝中开辟第三条道路?期待吾岛交出它的答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