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大中教育衔接新路径,推动AI时代科技创新人才培养,2025年11月8日,“2025上海科技大学教育论坛”在上海科技大学报告厅召开。本论坛由上海科技大学招办与远播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150余名知名高中校长及头部高校招生负责人齐聚上科大,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新范式。
![]()
![]()
上海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江舸致开幕辞。他表示,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变革,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希望通过这次论坛共同交流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科学人才与工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路径。
![]()
上海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江舸
上海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韩飞以《研究型高校科创人才培育新范式》为题,以上科大为例,系统介绍了学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理念下的创新实践。他重点说明了上科大“小规模、高配置”为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学院-书院”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导师制联接“学院专注专业能力培养+书院聚焦人格养成”的双轨模式,成功塑造了独具特色的上科大育人之道,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与社会责任的拔尖人才提供了全方位支撑。
![]()
上海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韩飞
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虞晓贞以《普通高中科学教育的全域实践探索》为题,系统阐述了建平中学对科学教育的深刻理解与实践探索。她指出,科学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一种贯穿人文社科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套系统课程的构建“、”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培育且关注拔尖科创人才早期培养观念的落实“,以及“一种浸润式的校园常态”。建平中学通过构建“一核两翼三阶思维”的整体框架,将科学素养六大要素全面融入课程体系,并建设常态支撑系统,实现了科学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深度融合。
![]()
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虞晓贞
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校长曾国光以《AI背景下长学段一贯制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为题,系统阐述了上科大附属学校小初高贯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他以三个学生故事为牵引,分享了学校的创新育人生态三块基石:一是通过“互聘共育”机制,让高中生前置参与上科大本科生必修课程;二是打破学科壁垒,构建以“动手创造”为核心的大科学课程,把科学课变成最受欢迎的课程;三是注重生涯规划,鼓励学生做“扬长避短”的AI少年,为在AI时代系统性培育创新人才提供了前沿实践样本。
![]()
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校长曾国光
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关汉男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大中衔接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报告中,系统阐述了AI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交大实践与布局。面对AI时代的挑战,上海交大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大中衔接之路,构建了以“学森挑战计划”、“文治讲堂”、“中学生英才计划”为抓手的大中衔接培养体系。该体系通过定制化课程、前沿讲座与课题研究,有效激发了中学生的学科兴趣,并显著提升学生升入大学后的学业表现,为AI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大中贯通培养提供了卓有成效的上海交大实践方案。
![]()
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关汉男
会后,论坛安排了上海科技大学创新实验室的参观活动。与会嘉宾深入校园,依次探访信息学院的多学科人工现实工作室与MARS实验室、生命学院的分子细胞平台与冷冻电镜平台,以及物质学院的拓扑实验室与纳米材料实验室。通过现场演示与互动交流,嘉宾们直观领略大科学装置与前沿研究的魅力,并对上科大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育人理念与硬核平台有了综合的理解。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社会生态,更呼唤教育理念与育人模式的深刻变革。本次论坛聚焦“科创人才培养新范式”,搭建了高校与中学的对话平台,推动大中衔接、课程重构与素养升级,为中小学与高等院校的协同创新注入新动能。
远播教育集团深耕教育领域十八载,秉承“为追求进步的人贡献价值”的企业使命,打造集一站式生涯规划服务、国际特色课程建设服务、教育研究为一体的,拥有丰富国际教育资源的跨国教育集团。
未来,远播教育集团将继续响应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携手学校共同为AI时代科创人才的培养持续贡献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