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有一种非常古老的稻米品种,它的种子直接种到旱地里都能生根发芽,十分优质!
然而,上世纪90年代之后,这一古老品种就在当地“销声匿迹”,几乎没有人种。
为了保住种质,专家苦苦寻找10年,终于在2016年找到了唯一种植这种稻米的老农民。
老农民将仅剩的1.5斤种子交给专家,结果,种下种子的第二天就突遇山洪!
如今这些种子怎么样了?
![]()
磨破10多双鞋,只为寻找种子
2006年,当时还是双牌县的农委副主任林文忠,来到长沙参加一个产业发展会,会上,他和一位曾经在双牌县蹲过点的老领导聊了起来。
突然老领导讲起,他曾经在双牌县大山里吃过一种很特别的稻米,这米是红色的,煮出来特别香,非常好吃。
![]()
他还说,这种大山里的好东西,要是能好好发展成产业,肯定不愁卖,说不定还会供不应求呢!
老领导的这番话,一下子就说到了林文忠的心坎里了,作为双牌县人,家乡的稻米是他童年最珍贵的回忆。
![]()
记得小时候山里粮食经常不够吃,为了填饱肚子,乡亲们年年都会在山坡上种这些稻米。
不过,这种米产量不高,一亩地也就能收120公斤左右,但是这种米品质非常好,煮好后满屋都是米香味。
![]()
也正是因为它好,乡亲们自家都舍不得吃,都是专门留着过年招待亲朋好友以及贵客,只有这个时候小林文忠才能吃到这种珍贵的稻米。
想到这里,林文忠仿佛又闻到了童年记忆里那阵熟悉的稻香,顿时他脑子里冒出来一个大胆的想法:要让这种稻米走出大山!
![]()
开完会后,林文忠马不停蹄地往老家跑,向乡亲们打听这种稻米的事儿,但结果让他十分失望。
因为老家那边村子里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在外头打工,剩下的根本没听说这种稻米。
在家里种地的老人,倒是知道点儿,以前还有人种过,可这么多年过去,早就没人再种了。
![]()
听见这话的林文忠不仅没死心,还心想不能就这么算了,于是他扩大了寻找范围,叫上了亲戚朋友一起帮忙找。
幸运的是,2010年大年三十这一天,正在准备年夜饭的林文忠,突然接到了打鼓坪林场的一个村民打来电话。
![]()
村民说,一个刚从广东打工回来的老乡,听说有人正在找这种稻米,于是想起来自家前几年种过,还留了一些种子。
林文忠一听,心里咯噔一下,高兴地合不拢嘴,团圆饭都不吃了,租了一辆摩托车就往打鼓坪场赶。
![]()
希望就在眼前了,可谁能想到,结果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因为装种子的袋子却被老鼠给咬破了,里面的稻种也全被啃光了,林文忠看着只剩下一堆的空壳,心里别提多难受了,但他依旧没有放弃寻找这种稻米。
![]()
多年以来,全县那些偏远的村子,他差不多跑了个遍,鞋都磨破了十几双。
时间一晃到了2016年初,就在林文忠为了找这种稻米,几乎快要绝望放弃的时候。
他妹妹那边突然传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
四次上门拜访,终于拿到1.5斤种
妹妹告诉他,有个广西林江村的邓大爷,现在年年还种着这种稻米。
原来林文忠的妹妹在双牌县开了家米粉店,这位邓大爷每年都会挑些自己种的农产品来县城卖,时不时会来店里吃饭。
![]()
一来二去的,妹妹就和邓大爷熟悉了,有一次闲聊,老人带着点自豪的口气说起,这些年来,他一直坚持种着好些老品种的农作物。
其中,就有现在几乎没人种的双牌县的特色稻米,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林文忠的妹妹把邓大爷的地址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
林文忠得知邓大爷那里有自己需要的稻米种子后,他立马开了三个多小时的车,又走了十多公里的山路,找到了邓大爷居住的小村子。
可不巧,等他找到地方时,老人家大门紧闭,山里手机信号时好时坏,林文忠怎么都联系不上老人,只好先回去了。
![]()
就这么的,林文忠前前后后跑了四趟,终于见到了当时已经79岁高龄的邓大合老人。
大爷得知林文忠的来意后,立马拿出了一小包种子交给他,还说就剩这么多了,他年纪也大了,明天不会再种这种稻米了。
![]()
林文忠捧着那一小袋种子,如获至宝,他回家称了一下,不多不少,正好有1.5斤种子。
那么林文忠千辛万苦找到的稻米种子究竟是什么品种?
它跟普通水稻有啥不一样?为啥要花这么大力气来推广它呢?
![]()
珍贵的红米旱稻
这种稻米叫做红米旱稻,早在上千年前,双牌县上梧江一带的瑶族乡亲,就在山上种这种稻子了。
因为这种稻子特别耐旱,不用泡在水里,不用育秧插秧,直接撒把种子到旱地里,就能生根发芽。
![]()
相比之下,普通水稻的种法就复杂多了,得先育秧,再插秧,种子得泡在水里催芽,育成秧苗后,再一株株插进水田里。
另外,在缺粮的年代,物资匮乏,当地人为了填饱肚子,会在山上种植红米旱稻,因为它耐旱、抗病,能在贫瘠的山地上种。
![]()
相比较普通水稻,它的种植成本更低,虽然产量不如普通稻米高,起码在当时那个年代,人们都能吃得起,算是一种“救命粮”。
但是到了1982年以后就开始慢慢变了,随着国家发展,山区条件越来越好,基本没有缺粮的问题。
![]()
这样一来,花力气在山上种这种产量不高的红米旱稻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再加上,外面引进了高产水稻,一亩地能收上千斤,红米旱稻的产量太低,卖不上价,农民都不愿意种,渐渐地红米旱稻就“消失”了。
![]()
直到2016年,林文忠找到了仅剩的1.5斤种子,这才保住了这一古老的优质稻米品种。
随后,林文忠一行人将这些种子,种到了上梧江瑶族乡青春村的一片山坡进行试种繁育。
![]()
种子撒下去之后的那几天,林文忠他们几个心里真是七上八下,生怕出一点差错。
为了看好这些“宝贝疙瘩”,几个人决定轮流值班看护种子,谁也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就出了意外,山里突然下暴雨,引发了山洪。
![]()
一时间,林文忠几个人全都冲到了试验田,拼命在田的上方挖出一条拦水沟,总算是把大部分种子保住了。
之后的时间里这些种子在他们的精心照顾下去,长出来嫩芽,眼看着稻苗一天比一天高,林文忠心里满是欣慰。
![]()
2017年,到了收获的季节,林文忠一行人一共收获了37斤红米旱稻的种子,他们趁热打铁。
第二年,他们扩大了种植面积,又一次将种子种下去,还成立了红米种植合作社。
![]()
2019年,经过历时三年的试种,红米旱稻的亩产量从最初的120公斤提高到了300公斤左右。
而且红米旱稻不仅耐旱、抗病,米里的硒等微量元素还特别高,营养价值比普通水稻高出不少。
![]()
林文忠表示,他们不仅要把红米旱稻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让更多人知道自己家乡的这一特产。
还想要通过杂交试验,把红米旱稻身上那些优良的特性,特别是抗病和抗旱的能力,“嫁接”到普通水稻上。
![]()
这样一来,水稻的适应能力就会更强,种植过程中也能少用农药,为我国农业行业创造更有价值的生产。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 欲使红米旱稻漫山坡:他磨破10多双鞋 只为寻找千年稻种 2020-01-06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