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刷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发现很多人对“财富自由”有个误区:总想着“赚够多少钱就退休”。但书里最戳我的一句话是:**“财富自由不是终点,而是你有底气拒绝不想做的事”**。今天拆解3个核心观点,搭配我身边人的真实经历,普通人也能照做——
1. “个人商业模式”决定你能赚多少钱
书里说,普通人的收入模式分3种:
- 卖时间换钱(一份时间卖一次):比如朝九晚五的工资
- 一份时间卖多次:比如写本书、做课程(睡后收入)
- 花钱买别人的时间再卖出去:比如创业、投资
案例:认识个护士,主业月薪8k,但她业余考了营养师证,把减肥食谱和健康知识做成99元的线上课,去年卖了300多份,额外赚了3w+。她没辞职,只是把“专业知识”从“一份时间卖一次”变成了“重复卖”。
2. “复利思维”不是让你存钱,而是“滚雪球”
很多人觉得“复利”就是存钱吃利息,但书里说的是 “每天进步1%,一年后你会变成原来的37倍”。这里的“复利”不止是钱,更是你的能力、人脉、认知。
案例:同事小王,5年前工资5k时开始做两件事:①每月定投1000元指数基金(年化收益8%-10%);②坚持在行业论坛写技术博客。现在他的基金账户有12万,而博客带来的行业资源让他跳槽后薪资翻倍。钱和能力的复利,其实是同步滚雪球。
3. “长期主义”不是熬时间,而是“做对的事”
书里反复强调:**“不要用行动上的勤奋掩盖思维上的懒惰”**。比如有人每天加班到深夜,却从不思考“这件事能提升我的核心竞争力吗?”
案例:看网上一个开了20年小饭馆老板,每天起早贪黑但利润微薄。后来听建议,把“手工辣酱”做成瓶装,在短视频平台分享“家庭菜谱”,现在辣酱成了招牌,每月线上订单比饭馆收入还高。长期主义的关键,是找到“可积累、可复制”的事。
普通人的行动清单(亲测有效):
- **今天开始,问自己:“我做的事能被‘批量售卖’吗?”**(比如你的经验、技能,能不能写成笔记/做成模板?)
- **每月强制储蓄20%收入,用“定投指数基金”代替“活期存款”**(别担心本金少,100元开始也能感受复利)
- **每年学一个“可迁移技能”**(比如PPT、短视频剪辑,这些能力换行业也能用)
最后想说,书里最打动我的不是“赚钱技巧”,而是让我明白:财富自由的核心,是“让自己变得更值钱”。与其焦虑“什么时候能财务自由”,不如先问自己:“如果现在失业,我能靠什么快速赚钱?”
从今天起,把“被动收入”和“能力复利”提上日程,你会发现,“变富”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
(PS:如果你也读过这本书,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启发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