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大事
文章3000字,太干了,别噎着。
老规矩,先说市场,巴菲特放到了第二部分。
今天跌得比较多。
主要集中在创业板,光伏和新能源大跌,半导体和科创也大跌,白酒今天反而还涨了点。
光伏和新能源其实还算好,如果是今年三四月份抄我作业的,现在少说也有50个点了,今天跌5个点不过是洒洒水啦。
我目前场外是60多个点,不知道你们是多少?
![]()
当初抄作业的大家应该都吃大肉了吧:
![]()
![]()
三篇文章,都可以点过去验证:「」、「」、「」。
60多个点,我觉得可以减仓一部分了啊,等未来新能源和光伏跌得多了再买回来。
我觉得现在风格已经开始切换了,去科技接盘的人未来很有可能一边承受板块的下跌,一边看着别人上涨。
就像之前别的板块都不涨,就科技涨一样。
所以创业板,科技这些,没有买的就先不要买了,创业板几乎到了2021年的高点,这种地方你回调个20%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上证指数在这里难大涨也难大跌,如果能回到3900左右的话,倒是一个不错的上车点位。
创新药先于科技调整,也可能先于科技反弹,看走势这里有个反弹也很正常:
![]()
但是不要期望反弹很多,创新药高点也埋了一拨人,赚几个点就可以跑了。
股神还是谢幕了,巴菲特宣布他将不再撰写伯克希尔年度报告,也不会在股东大会上唠叨了。
![]()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要安静下来了:
![]()
这封信一出,整个投资界都知道:长达60年的伯克希尔-巴菲特时代正式落幕。
但与其说这是一封告别信,不如说这是一封充满温度的回忆录。巴老爷子用他一贯的幽默与坦诚,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运气、选择和人生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封信到底写了什么。
信的开头就让人意外。
巴菲特没有谈什么宏大的投资理念,而是从1938年的一场阑尾炎讲起。8岁的小巴菲特肚子疼,家庭医生霍茨看完说明早就好,然后回家吃饭打桥牌去了。
但这位医生当晚辗转反侧,总觉得不对劲,最终半夜把他送进医院做了紧急手术。
这一送,救了巴菲特一命。
住院三周,他在修道院般的天主教医院里如鱼得水,收到女同学的信读了一遍又一遍,还用姨妈送的指纹工具给所有修女按了指纹——他当时幻想着FBI局长会亲自来奥马哈找他破案。
这个童年趣事背后,是巴菲特整封信的核心主题:运气
他原话这么说的:"我,1930年出生,健康、还算聪明、白人、男性、在美国。哇!谢谢你,幸运女神。"
![]()
巴菲特毫不避讳地承认,自己出生时就抽到了超长的幸运签。
如果生在世界上其他人口密集的地方,他的人生可能极为悲惨。
他的姐妹们同样聪明、性格更好,但因为性别,面对的世界却截然不同。
奥马哈
文中巴菲特花了大篇幅回忆奥马哈这座城市。
他发现一个惊人的巧合:影响他一生的那些关键人物,竟然都在1930年代住在奥马哈方圆几个街区内。
查理·芒格,这位陪伴他64年的挚友,当年就住在离巴菲特现住房子一个街区远的地方。1940年,芒格还在巴菲特祖父的杂货店打工,每天干10小时赚2美元。
但两人直到1959年才第一次见面,那时芒格35岁,巴菲特28岁——差点错过一生。
![]()
芒格对巴菲特的影响极其深远,巴菲特在信里面说:"他,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保护人的兄长。我们有分歧,但从未吵过架。我早就告诉你了这句话从不在他的字典里。"
![]()
可口可乐传奇总裁唐·基欧,1959年时就住在巴菲特家正对面,那会儿他还是个年薪1.2万美元的咖啡推销员,要养5个上天主教学校的孩子。
还有《布法罗晚报》的斯坦·利普西,中美能源的沃尔特·斯科特,以及未来接班人阿贝尔——他们都在不同时期生活在奥马哈。
巴菲特打趣道:"难道奥马哈的水里真有什么神奇成分?"
![]()
巴菲特想说的是:地方塑造人。
他在纽约工作过,那里有独特魅力,但1956年他还是回到了奥马哈,此后再未离开。
他的三个孩子、几个孙辈都在这里长大,都上公立学校。
巴菲特说:"美国的地理中心是个极好的地方——生于此、家在此、业起于此。"
信中,巴菲特开始正视衰老。
他说自己变老得比多数人晚,但一旦它出现,就无法拒绝。
平衡、视力、听力、记忆都在下滑,"时间老人已经走到你家门口了"。
![]()
但这位95岁的老人依然每周五天在办公室工作,偶尔还能有些有用的想法。
这里巴菲特又回到了运气的主题。他说,能活到老年需要巨大的好运。
![]()
——每天都要躲过香蕉皮、天灾、车祸、雷击。
而幸运女神是反复无常且极不公平的。
有些人一出生就财务自由,有些人却面对地狱般的开局。
巴菲特宣布,将加快向三个孩子基金会的生前捐赠。
他的三个孩子现在72岁、70岁和67岁,都已超过退休年龄。
巴菲特很清醒:"不能赌他们也像我一样幸运地延缓衰老。"他们现在正处于经验与智慧最成熟的时期,但这段蜜月期不会永远持续。
所以他决定加快捐赠节奏,让孩子们在精力最旺盛时处理这些财富。
他告诉他们:"不必创造奇迹,也不必害怕失败。只需做得比政府或一般私人慈善更好一点。"
这些孩子从小额资金开始练手,现在每年已能管理超过5亿美元的捐赠。
巴菲特还指定了三位备用受托人,以防意外。
他说:"坟墓里执政的做法从来没有好下场,我也从未有过这种冲动。"
![]()
巴菲特明确表态:阿贝尔将在今年年底接任CEO。
他对这位继任者赞不绝口:"他是出色的管理者、不知疲倦的工作者,也是坦诚的沟通者。"
阿贝尔对很多业务和员工的了解已经超过巴菲特本人,而且对其他CEO甚至不会注意的领域学习极快。
"我想不出有哪位CEO、顾问、学者或政府官员,比阿贝尔更适合管理你我的财富。"
至于伯克希尔的前景,巴菲特这样说:整体略优于平均水平,但十年二十年后会有不少公司表现超越伯克希尔
"规模的庞大本身是一种负担"。
![]()
但伯克希尔有三个优势:
l遭遇毁灭性打击的概率极低
l管理层与董事会对股东意识之强几乎无人能及
l永远会以让自己成为美国的资产而非乞怜于政府的方式经营
股价会波动,60年里已经经历过三次腰斩。
巴菲特说:"别绝望——美国会复苏,伯克希尔的股价也会回升。"
信的结尾,巴菲特给出了几条人生建议:
不要为过去的错误苛责自己,从中学一点,然后继续前行。找到正确的榜样并效仿他们。想想你希望讣告上写些什么,然后过一种配得上那篇文字的生活。
伟大不是通过积累财富、名气或权力得来的。只要你以无数种方式帮助他人,就是在帮助这个世界。善良无须成本,却无价。
巴菲说:"记住,清洁工与董事长一样,都是值得尊重的人。"
这封信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投资秘诀,没有对市场的预测,也没有对财富的炫耀。
它只是一个95岁老人的回望与告别——关于运气、选择、友情、家乡,还有那些让人生值得一过的小事。
巴菲特说,他对人生后半段的感觉比前半段更好。
一个懂得感恩运气、承认不公、善待他人的人,即使在人生的黄昏,依然活得清醒、坦荡、有温度。
60年的传奇谢幕了,但这封信留下的,远不止投资智慧。
它提醒我们:在这个崇拜财富与成功的时代,真正重要的,或许是那些更简单、更有人性的东西。
正如巴菲特最后祝福的那样:
"你永远不会完美,但永远可以变得更好。"
![]()
风险提示:
短期涨跌不预示未来,如提及个股或基金不代表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
星球已开,内含实盘。
了解详情请点击:
下面两个小号,一个说公司,一个说基,建议动动您发财的手指两个都关注一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