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合肥在线)
全年开展12场讲座,覆盖2万学子;全员持红十字救护员证书,建立“黄金4分钟”急救响应机制……近日,安徽医科大学“寓之通”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团队成功获评全国教育后勤系统“2024年度最美后勤人”。
![]()
颁奖现场。
温暖小事:于日常琐碎中守护平安
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总有一些瞬间让这群后勤人印象深刻。曾有学生突发晕厥,宿舍管理员李庆蕊凭借扎实的急救知识,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为后续专业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成功挽救了学生的生命。
温馨宿舍环境的背后,离不开团队细致入微的日常守护。保洁员姚玲秉持自创的“五步清洁法”,将公共区域打理得一尘不染,同时兼顾检查消防设施,确保其在危急时刻能“挺身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构建了“意见直通车”,建立“1小时、1个工作日、3个工作日”的三级响应机制,确保学生的每一个诉求都能被听见、被回应。
去年十一月,居住在尚美楼的一位学生在宿舍留言板上反馈,深夜热水供应不足给实习晚归同学带来用水困扰。团队接收到反映后立即组织排查,三日内便联合水电中心扩容线路、敦促服务商增配机组,解决了这一困扰同学们的“冬季难题”。
![]()
李庆蕊送晕厥学生就医。
心灵抚慰:让管理充满育人温度
团队很快发现,留言板承载的不只是“报修整改”,更有“考研压力大”“室友矛盾”等无声的求助。渐渐地,每条此类留言后,都会有经验丰富的宿管或充满亲和力的年轻同事主动跟进。他们或许会邀学生在楼下漫步谈心,或许会分享往届学生的温暖故事,将管理用的“留言板”化为育人的“谈心亭”。
去年,一位来自宿州的新生因初次离家、思家心切,在楼道边默默哭泣。细心的宿舍管理员发现后,主动上前轻声安慰。为缓解她的思乡之情,在征得新生同意后,宿管阿姨贴心地通过视频连线其家人,让这份思念得以落地。此后,宿管阿姨更时常通过微信关心,直至女孩完全适应校园生活。
作为团队中最年轻的“00后”,刘茜玥考虑到医学生课业繁重的情况,摒弃耗时冗长的活动,别出心裁地策划“轻量化”趣味小活动,“粽情扇艺,医艺传承”等热门校园活动由此诞生。
谈及此事,刘茜玥眼中漾起笑意:“活动结束后,好多学生把包的粽子、画的漆扇发朋友圈,字里行间满是成就感。看到这些,我就知道这些活动真的‘戳中’了他们的需求,也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有了甘甜的回报。”
![]()
学生座谈会。
科技服务:以智能赋能提升效能
在“寓之通”的服务版图中,智慧管理系统如同一双看不见的温暖之手,于无声中提升着管理的精度与服务的温度。它不仅是高效统计住宿数据、精准收集满意度的工具,更让整个公寓空间变得愈发便捷、智能与可感。
“AI门禁实现学子‘刷脸归寝’;AI能耗实时监测,预警违规电器;AI决策助手汇聚学生心声,助力科学决策……”谈及“AI+公寓管理”的具体成果,团队负责人朱宝林如数家珍。
目前,智慧平台已集成12项服务功能,年均处理需求2.3万件,响应速度提升60%。基于6578份问卷搭建的决策模型,更精准优化了20项服务流程,最终凝聚成98%的师生满意度。未来,团队还将开发“AI生活助手”,通过分析报修数据主动预判风险,并依据学生偏好精准推送活动,让服务走在需求之前。
团队还立志从信息化角度建立“标准化学生公寓”,积极联通“智慧后勤”“教务系统”“一卡通”等大数据平台。这不仅是为了极致的便利,更是为了从综合素质与成长评价体系入手,构建一个真正的智慧育人生态。
正如学校后勤保障部负责人所言:“学生生活中的‘关键小事’,就是后勤工作的‘头等大事’。”他表示,未来他们将全力推动后勤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让师生在学校发展进程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合报学在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庄文倩 通讯员 李若菲 付滢 图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