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网上,隔段时间就会自动刷新一批爆火表情包。
如果说前几年的顶流是玲娜贝尔、chiikawa,那么最近的C位表情包,就非“高雅人士企鹅”莫属。
![]()
几乎一夜之间,一种魔性的企鹅表情包席卷了微信、B站、小红书。
它头戴墨镜、打着领带、脚迈笨拙又自信的步伐,像是刚刚参加完一场“酒会”的上流社会人士。
表情包动图到舞蹈模仿再到短视频素材,网上都是它“摇摇晃晃、却步履坚定”的身影。
![]()
它不是明星IP,却成了最近爆火的“精神吉祥物”。
那么,这只企鹅到底从哪儿来的?
又为什么能让人如此上头?
![]()
“高雅人士企鹅”,并非出自哪家动画或品牌,而是一张被尘封十年的3D素材图。
它最早诞生于2014年,一位名为3Dalia 的艺术家将这一形象上传到国外图片库 。
![]()
后来到了国内素材库里,文件改叫“威廉·泰尔企鹅”。
![]()
后来2024年底,有网友在免费素材库中挖出它,并用它AI合成跳舞视频。
到了今年中秋,中国网友为它配上了“明月几时有”的BGM走红网络。

随后“高雅人士企鹅”边摇边走的即兴舞蹈在各大社交媒体走红。
眼尖的网友发现:“这不就是我的精神状态吗?”
于是,它被冠以“高雅人士”的名号,开始了从一个表情包到Meme进化之旅。
![]()
有人P上社交场景:在工位视察、在地铁沉思;
有人干脆穿上西装复刻同款舞蹈。
![]()
“高雅人士企鹅”,正式成为一种很新的文化现象。
它的走红路径,与其说是精心设计,不如说是被流量彩票砸中。
有时候,越无心的产物反而越能获得共鸣。

![]()
企鹅本来是“笨拙”“傻萌”的代名词。
之前网上也有Pororo、Pingu,等很多可爱的企鹅形象走红。
![]()
当企鹅戴墨镜、打领带,摆出一副蹩脚的高贵姿态时,一本正经的反差感,恰好踩中了年轻人的笑点。
过去的审美里,“高雅”意味着距离感:古典、克制、严肃。
但今天的年轻人更愿意自己定义高雅。
![]()
你可以穿着睡衣在家喝拿铁,在地铁上跳企鹅舞。
只要心态松弛,谁还不是个“高雅人士”?
所以当职场人说“高雅人士视察工位”,是在拿幽默抵抗压力。
当网友模仿企鹅摇摆时,那一摇之间,仿佛也在表达:“我虽看起来狼狈,但精神状态依然体面。”
在笑声的背后,是一种集体默契: 我们都知道这很蠢,但正因为蠢得真诚,才格外可爱。
![]()
为什么“抽象表情包”能火?
因为在当下的社交环境,表情包已经成了很多人语言的一部分。
一个眼神、一张动图,有时候比长篇大论更快传递情绪。
![]()
“我懂这个梗”成了心照不宣的社交暗号。
懂梗的人不用解释,接不住表情包的人则会错过一次话题开始的契机,形成一种微妙的文化认同。
这种“接头暗号式”的共鸣,也让人们在虚拟空间建立起新的亲密关系。
魔性旋律、AI舞蹈、无厘头台词——都是当代情绪的出口。
人们不追求意义,而是追求“共情速度”。
对很多人来说,而且,这种表情包越抽象越好。
我不想说太多,但这个表情包就是我想说的。
“我想说的话,高雅企鹅表情包会替我表达。”
笑着发出去,背后往往是一种自我开解。
![]()
![]()
“高雅企鹅”的爆红背后,不只是一场互联网Meme狂欢。
它更像一场对传统审美秩序的温柔解构。
以前的“高雅”是被定义的。
谁规定古典音乐、油画展、红酒会才算高雅?
如今,年大家把“高雅”变成了一种姿态游戏。
贱贱的可爱人设确实招人喜欢。
人们喜欢“高雅企鹅”,主要是和它产生了一些联结。
![]()
在更宏观的层面,这只企鹅爆火也代表着一种文化趋势的变化。
反观大家在生活中都在消解一些刻板印象。

一切都可以是自我表达的素材。
比如年轻人把领导同款的茶杯变成卡通款。
![]()
大家工位上的工卡也变得越来越符合自己的心声。
![]()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有时候幽默比姿态更重要。
会笑、会玩、会模仿,严肃和活泼相互穿插,成了一种大家认同的情绪调节方式。
当你看到那些头戴墨镜、步伐摇晃的企鹅表情时,它也许就是你我的缩影:
动作有点笨拙,表情有点夸张。
心里有点抱怨,但依然努力保持体面、继续前行。
![]()
撰文:杨一凡
校对:穆详桐
本文由硬壳INK出品,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分享
每周一、三、五更新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使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