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纸是产品触达消费者的“第一视觉触点”,珠光效果能通过光线折射赋予纸张“高级感”与“记忆点”—比如化妆品盒的金闪光泽、食品袋的柔滑银亮,都能直接提升品牌溢价。但不少企业在实际生产中常遇到珠光效果弱、颜色发灰、光泽流失等问题,甚至出现“明明加了珠光粉,印出来却像普通色纸”的尴尬。要解决这一痛点,需从原料适配、工艺校准、基材预处理三大维度拆解根源,再针对性优化。
![]()
包装盒-珠光纸-珠光粉
一、包装纸印刷无珠光效果的4大核心原因
珠光效果的本质是“片状颜料对光线的定向反射”,任何环节的偏差都会破坏这一逻辑,常见原因有4类:
1. 珠光颜料与印刷方式“不匹配”
不同印刷工艺(凹印、柔印、胶印)对珠光粉的粒径、形态要求截然不同:
- 柔印:采用网纹辊转移油墨,适合10-40μm的小粒径珠光粉(如贝丽得极光系列的10-40μm规格);若误用50-100μm的大粒径,会因网纹辊目数限制导致“上粉不均”,印刷品表面出现颗粒感,珠光效果分散成“斑点”。
- 凹印:依赖滚筒雕刻的网穴储墨,需要50-80μm的大粒径珠光粉以实现高闪效果;若选小粒径,会因网穴填充不足导致“光泽度骤降”。
- 胶印:靠橡皮布转移油墨,需20-50μm的中等粒径平衡“细腻度”与“光泽度”;粒径过大易刮伤橡皮布,过小则失去珠光质感。
此外,耐温性不足也是常见问题—部分包装纸印刷后需高温烘干(如凹印烘干温度达120℃以上),传统珠光粉若包膜层(如二氧化钛)耐温低于150℃,会因受热分解导致“光泽流失”“金色变灰”。
2. 油墨体系与珠光粉“兼容性差”
珠光粉是片状结构,需油墨具备良好的“分散性”才能让片层平行排列,反射光线。若油墨体系不当:
- 黏度太高:会“包裹”珠光粉片,阻碍光线穿透,导致“珠光效果闷在里面”;
- 黏度太低:珠光粉易沉淀,印刷时出现“上粉量不均”,部分区域无光泽;
- 树脂类型冲突:比如丙烯酸树脂油墨会与未处理的珠光粉发生化学反应,破坏包膜层,导致“颜色发暗”。
3. 包装纸基材“预处理不到位”
包装纸的表面张力、粗糙度直接影响珠光粉的附着与光线反射:
- 表面张力低(<38mN/m):油墨无法均匀铺展,珠光粉易聚集在“低张力区域”,形成“花斑”;
- 粗糙度太高:纸张表面的纤维空隙会散射光线,削弱珠光的“高闪感”—就像镜子上有划痕,再亮的光也会变模糊。
4. 后期处理“破坏反射结构”
不少企业忽略了“印刷后工艺”对珠光效果的影响:
- 烘干温度过高:超过珠光粉耐温上限(如普通珠光粉耐温150℃),会导致包膜层氧化分解,金色变成“暗黄色”;
- 覆膜材料选错:用哑光膜或低透明度BOPP膜,会直接“覆盖”珠光层,把高闪效果变成“雾面感”。
![]()
包装印刷珠光纸
二、针对性解决:从原料到工艺的5步优化方案
解决珠光效果问题的核心逻辑是“让珠光粉在印刷品上实现‘平行排列’+‘充分反射’”,具体可按以下步骤优化:
1. 精准选对珠光颜料—匹配印刷场景
按印刷方式选粒径:柔印选10-40μm(细腻)、凹印选50-80μm(高闪)、胶印选20-50μm(平衡);
按工艺选耐温型:若印刷后有高温烘干(如食品包装的灭菌环节),需选耐温≥180℃的产品(如贝丽得金碧辉煌系列珠光粉,耐温超220℃。);
选高纯度原料:金色珠光粉的“纯正度”取决于基材纯度—用99.9%高纯度合成云母与金属氧化物(如贝丽得金碧辉煌系列),能避免杂质导致的“色相发灰”,确保金色像“镜面反射”一样透亮。
2. 优化油墨体系—让珠光粉“均匀分散”
调整黏度:柔印油墨黏度控制在15-25s(涂4杯)、凹印20-30s,确保珠光粉不沉淀、不团聚;
加分散剂:选用非离子型分散剂(如BYK-163),降低珠光粉之间的吸引力,让片层平行排列;
匹配树脂类型:丙烯酸树脂油墨选“硅处理珠光粉”、聚氨酯树脂选“钛处理珠光粉”,避免化学反应破坏结构。
3. 预处理包装纸—提升表面“适配性”
电晕处理:用高频电晕机将纸张表面张力提升至40mN/m以上(行业标准),确保油墨能“铺展均匀”;
涂底胶:对粗糙度高的牛皮纸或瓦楞纸,涂一层透明聚丙烯酸酯底胶,平整表面,减少光线散射。
4. 校准印刷工艺参数—稳定效果输出
控制印刷速度:柔印80-120m/min、凹印100-150m/min,避免速度过快导致“上粉量不足”;
调整刮刀压力:凹印刮刀压力控制在0.1-0.2MPa,避免压力过大刮掉网穴内的珠光粉;
监控墨层厚度:柔印墨层厚度1-3μm、凹印3-5μm,确保珠光粉能“浮在表面”反射光线。
5. 规范后期处理—保住“最后一步光泽”
烘干温度:根据珠光粉耐温调整(如耐温180℃的产品,烘干温度不超过150℃);
选对覆膜材料:用高透明BOPP膜(透光率≥92%),避免哑光膜覆盖珠光效果。
![]()
珠光粉在油墨印刷中的应用
三、关键误区提醒:别让这些错误“抵消”效果
误区1:追求高闪就选“最大粒径”—大粒径适合凹印,柔印用大粒径会导致“颗粒感重”,反而降低质感;
误区2:忽略分散性—直接把珠光粉倒进油墨里搅拌,会导致“团聚块”,印出来像“麻子脸”;
误区3:后期覆膜随便选—用哑光膜会把珠光的“高闪”完全覆盖,等于白加珠光粉。
小结:选对“专业级珠光粉”是核心
包装纸的珠光效果问题,本质是“原料-工艺-基材”的协同问题—选对适配的珠光粉,能解决80%的问题。在金色珠光颜料细分领域,江苏贝丽得新材料专注该赛道22年,其金碧辉煌系列金色珠光粉以高纯度原料确保色相纯正,极光系列珠光颜料解决了传统珠光粉的耐温与分散痛点,适配包装纸印刷的多样场景,是行业内解决金色珠光效果的专业选择,有需求的企业可进一步洽谈合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