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整理了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十首最气势磅礴、气吞山河的诗词,按排名从第一到第十排序。每首诗词均为一人一首代表作,作者不重复。
内容包括作者简介、创作背景、正文全文(无节选)、生僻字注音、疑难字注释以及全文赏析。
![]()
第一首:毛泽东《沁园春·雪》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其诗词以豪迈雄浑著称,融合革命情怀与古典韵味。
背景:这首词创作于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在陕西省清涧县袁家沟所作。时值抗日战争前夕,词中通过描绘北国雪景,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展现了革命者的宏大抱负。
正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生僻字注音:莽莽(mǎng mǎng)、娆(ráo)、骄(jiāo)、汗(hán)、雕(diāo)
疑难字注释:惟余莽莽:只剩下茫茫一片;原驰蜡象:高原像白色的象在奔跑;折腰:弯腰致敬,引申为崇拜;风骚:文学才华;天骄:天之骄子;风流人物:杰出的人物。
全文赏析:这首词以壮丽的北国雪景起兴,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渲染出天地一体的雄浑气象。下阕评点历史帝王,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等语,含蓄批判封建统治者的局限,最终以“还看今朝”收尾,彰显了革命者的自信与时代精神。全词气势磅礴,语言铿锵,融合写景、抒情与议论,体现了毛泽东的宏大胸襟和革命乐观主义。
![]()
第二首:李白《将进酒》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充满想象力和自由精神,代表作多抒发个人情怀与人生感悟。
背景:此诗约创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李白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聚时所作。当时李白仕途失意,借酒抒怀,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慨叹和对及时行乐的向往,展现了豁达不羁的个性。
正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生僻字注音:樽(zūn)、烹(pēng)、馔(zhuàn)、谑(xuè)、沽(gū)、裘(qiú)
疑难字注释:将进酒:请饮酒;钟鼓馔玉:指富贵生活;陈王:指曹植;平乐:宫殿名;恣欢谑:纵情欢笑;径须沽取:直接去买酒;万古愁:深远的忧愁。
全文赏析:这首诗以黄河奔流、白发易老起兴,抒发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主题。语言豪迈奔放,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体现了李白的自信与洒脱。诗中反复劝酒,营造出欢宴氛围,最终以“同销万古愁”收尾,将个人情绪升华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全诗气势如虹,情感激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生命的炽热追求。
![]()
第三首: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其词风豪放旷达,开创宋词新境界,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背景:此词创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他游览赤壁矶,借三国周瑜的英雄事迹,抒发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自我排遣的豁达情怀。
正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生僻字注音:垒(lěi)、瑾(jǐn)、纶(guān)、樯(qiáng)、橹(lǔ)、酹(lèi)
疑难字注释:风流人物:杰出人物;故垒:旧战场;公瑾:周瑜字;羽扇纶巾:儒将装束;樯橹:指曹军战船;酹:以酒洒地祭奠。
全文赏析:这首词以长江壮景开篇,“浪淘尽”隐喻历史变迁,引出对周瑜的追忆。写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极具动感,渲染出赤壁之战的雄浑场面。下阕通过对比周瑜的年轻得意与自身的华发早生,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慨,但以“酹江月”作结,体现了超脱与豁达。全词气象宏大,情感深沉,融合写景、怀古与抒情,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
第四首: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其词风豪放悲壮,多抒发抗金复国之志,与苏轼并称“苏辛”。
背景:此词创作于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他登北固亭眺望,借历史事件表达对南宋朝廷苟安政策的不满和自身报国无门的悲愤。
正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生僻字注音:榭(xiè)、陌(mò)、寄奴(jì nú)、胥(xū)、佛狸(bì lí)、廉颇(lián pō)
疑难字注释:孙仲谋:孙权;寄奴:刘裕小名;元嘉:刘裕子刘义隆年号;封狼居胥:指北伐成功;佛狸祠:北魏太武帝祠堂;廉颇:战国名将,喻自身老迈。
全文赏析:这首词以京口历史为线索,追忆孙权、刘裕等英雄,对比南宋的软弱,抒发了对国事的忧愤。上阕“气吞万里如虎”展现刘裕的雄姿,下阕“赢得仓皇北顾”讽刺北伐失败,结尾以廉颇自比,表达老当益壮的志愿。全词用典精当,情感激越,语言铿锵,体现了辛弃疾的爱国热忱和豪放词风。
![]()
第五首:杜甫《望岳》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风沉郁顿挫,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怀。
背景:此诗创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青年时期漫游齐赵时所作。通过仰望泰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壮美的赞叹和攀登人生巅峰的雄心。
正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生僻字注音:岱(dài)、眦(zì)、曾(céng)
疑难字注释:岱宗:泰山;造化:自然;钟:聚集;阴阳:山北山南;割昏晓:分割昼夜;决眦:睁裂眼眶;会当:一定要。
全文赏析:这首诗以问答开篇,描绘泰山的雄伟和神奇,“齐鲁青未了”写其绵延不绝,“阴阳割昏晓”显其高峻。后两句“荡胸生曾云”写云气激荡胸怀,“决眦入归鸟”状望远之专注,结尾“一览众山小”升华主题,表达了诗人征服困难的豪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展现了杜甫早期诗作的雄浑气魄。
![]()
第六首:王昌龄《出塞》
作者简介:王昌龄(698-756),字少伯,唐代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风格雄浑豪迈,多写边塞生活与爱国情怀。
背景:此诗创作于盛唐时期,当时边境战事频繁。诗人借古讽今,表达对边关将士的同情和对国家和平的渴望,反映了唐代边塞诗的典型主题。
正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生僻字注音:教(jiào)
疑难字注释:龙城飞将:指汉将李广;胡马: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阴山:北方山脉,象征边防。
全文赏析:这首诗以明月和关塞起兴,跨越时空,渲染出边塞的苍凉与历史的厚重。“万里长征人未还”写征人之苦,后两句借李广典故,抒发了对良将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气势雄浑,体现了盛唐边塞诗的豪情与悲壮。
![]()
第七首:陆游《示儿》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其诗风豪放悲壮,多抒发抗金复国之志和人生感慨。
背景:此诗创作于嘉定二年(1209年),陆游临终前所作。作为绝笔诗,它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赤子情怀,是其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正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生僻字注音:元(yuán)、祭(jì)、翁(wēng)
疑难字注释:元知:原本知道;九州同:全国统一;王师:南宋军队;家祭:家庭祭祀;乃翁:你的父亲。
全文赏析:这首诗以“万事空”开篇,凸显生死豁达,但“但悲不见九州同”转折,突出未竟之志的悲愤。后两句嘱托儿子在家祭时报告中原收复的消息,情感真挚而深沉。全诗语言朴实,却气势磅礴,展现了陆游毕生的爱国热忱和民族气节。
![]()
第八首:文天祥《过零丁洋》
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爱国诗人、民族英雄。其诗风慷慨悲壮,多表达忠君爱国之情。
背景:此诗创作于祥兴二年(1279年),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解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回顾自身经历,抒发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正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僻字注音:寥(liáo)、絮(xù)、萍(píng)、惶(huáng)、汗青(hàn qīng)
疑难字注释:起一经:通过科举入仕;干戈寥落:战事稀少;四周星:四年;惶恐滩:江西地名;零丁:孤独;丹心:赤诚之心;汗青:史册。
全文赏析:这首诗以个人遭遇映射国家命运,“山河破碎”喻南宋危局,“身世浮沉”写自身漂泊。后联用地名双关,强化了惶恐与孤独之感,结尾“人生自古谁无死”以反问振起,表达视死如归的豪情。全诗情感悲壮,语言铿锵,展现了文天祥的忠贞气节,堪称民族精神的颂歌。
![]()
第九首:岳飞《满江红》
作者简介: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其词风激昂慷慨,多抒发报国之志和爱国情怀。
背景:此词创作于南宋初期,岳飞率军抗金期间。词中表达了收复中原的坚定决心和对敌人的愤恨,体现了岳飞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正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生僻字注音:啸(xiào)、靖(jìng)、虏(lǔ)、阙(què)
疑难字注释:怒发冲冠:愤怒至极;潇潇:雨声;等闲:轻易;靖康耻:北宋亡国之耻;胡虏、匈奴:指金兵;天阙:皇宫。
全文赏析:这首词以“怒发冲冠”开篇,渲染出强烈的爱国激情,“三十功名”二句写征战艰辛,下阕“靖康耻”直抒国恨,以“饥餐胡虏肉”等语表达复仇决心,结尾“收拾旧山河”展现恢弘抱负。全词语言豪迈,情感炽烈,气势如虹,是岳飞英雄形象的生动写照。
![]()
第十首:曹操《观沧海》
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风古朴雄浑,开建安文学先声,多抒发政治抱负和人生感慨。
背景:此诗创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胜利后,登碣石山观海所作。诗中通过描绘大海景象,表达了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情怀。
正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生僻字注音:碣(jié)、澹(dàn)、竦(sǒng)、峙(zhì)、瑟(sè)
疑难字注释:临:登上;澹澹:水波荡漾;竦峙:耸立;星汉:银河;幸甚至哉:庆幸至极。
全文赏析:这首诗以观海起兴,描绘了沧海的壮阔景象,“水何澹澹”写海波荡漾,“秋风萧瑟”显动态之美。后四句“日月之行”等,以夸张手法将大海与宇宙相连,象征诗人包容天地的胸襟。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宏大,展现了曹操的雄才大略和豪迈气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