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可以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波拿巴重占米兰后,一面重建南阿尔卑斯山共和国,严厉镇压憎恨法国的敌对分子,一面向奥利奥河方向追击奥军残部。仅几天,法军各部又相继占领了帕维亚、克雷莫纳、布里西亚等重要城市和广大乡村。在意大利的奥军被分割成两个部分,主力位于波河上游以南地区,另一部分被赶过了奥利奥河。这样一来,双方在亚历山大里亚不期而遇,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将在这儿拉开序幕。
反败为胜的马伦哥决战
1800年6月9日,法军前卫瓦特林师开进到喀斯特姆奥时,与从热那亚方向赶来的奥军先头部队遭遇,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尽管维克多率沙门巴克师也参加了战斗,法军在数量上仍处于明显的劣势,但拉纳将军表现得极为出色,他率法军同奥军激战9小时,共毙伤和俘敌七千余人,给奥军以歼灭性打击,而法军却伤亡极少。当两军会战于喀斯特姆奥之时,奥军统帅梅拉斯正从都灵回到亚历山大里亚。
![]()
他自恃兵力、装备优势,准备与法军力战。他在此集结了3万余人的兵力和200门火炮。6月12日,奥军军事会议确定,击破当面法军,扫清后撤道路。奥军在波河南岸形成了一个“拳头”,等待法军的到来。6月10日,波拿巴将司令部转移到斯特拉德拉,并将预备军团重新编组。德赛、维克多、拉纳各率一个军,各辖2个师(包德师和莫尼尔师)、2个师(沙门巴克师和加尔丹师)、1个师(瓦特林师),兵力分别为9000人、9000人、5000人。
上述部队在波河南岸担任攻击任务。杜劳和蒙塞也各率一个军在波河北岸负责掩护法军后方和交通线的安全。由于波拿巴对奥军的真实企图和确切位置都不了解,也不知敌人究竟有多少兵力,他估计奥军有可能畏战潜逃,故在兵力部署上有了切断退路、各处截击、进行包围的意图。法军在亚历山大里亚以东、波河以南一线部署了1.7万人。右翼拉纳军团5000人在喀斯特姆奥,其西南左翼维克多军团9000人在托尔托纳。
![]()
往东德赛部9000人在伏赫拉充当预备队;最东为路易逊部在皮亚琴察;近卫军8000人在司令部斯特拉德拉。波河北岸有约2万人。蒙塞军在帕维亚和米兰之间,其西为夏布兰师四千余人在菲尔塞里;杜劳军约五千余人在都灵西之斯萨。法军大致对奥军形成三面包围,重兵在东方伏赫拉附近。但却由西向东一线式配置,兵力比较分散。波拿巴原以为奥军可能凭借斯克维亚河进行防守,展开大战。但是法军就地停驻两天,仍不见奥军动静。
于是,波拿巴于12日令法军沿斯克维亚河在8公里宽的正面上搜索前进。当天法军未遇到任何敌军。13日法军渡过斯克维亚河继续向亚历山大里亚方向推进。上午仍未见奥军踪迹。对敌方意图有些迷惑不解的波拿巴错误判断:奥军避免决战,向南退往热那亚,以便得到英国舰队的支援和补给,再与法军决战,或绕道摩德纳返回曼图亚要塞。中午,他做出决定:将预备队分为两部分,莫尼尔师和拉波普师(从蒙塞军团调来)继续留驻原地,充当主力的预备队。
![]()
德赛率包德师由伏赫拉行进到托尔托纳以南约20公里的西拉法里,切断亚历山大里亚至热那亚的道路。又令夏布兰师在此路拦阻;马伦哥是位于亚历山大里亚东南大约5公里的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西依丰塔农纳河和博尔米达河,东为斯特拉德拉丘陵。从亚历山大里亚通往皮亚琴察的大道就从这个村庄穿过。这一带地形比较复杂,村庄、农舍和葡萄园星罗棋布。这些天然障碍对于防御者是十分有利的。
6月13日下午,法军左翼先头部队加尔丹师在博尔米达河东面的马伦哥附近,终于与奥军相遇了。接着发生了一场持续8个小时的激烈战争。奥军支撑不住,向亚历山大里亚方向退却。由于天色已晚,敌情不明,法军停止前进,在马伦哥及其以北地区宿营。其时法军维克多军团位置突出于马伦哥,比较孤立。当晚的马伦哥一片寂静,梅拉斯集中了全部兵力,秣马厉兵,准备第二天与波拿巴一决雌雄。
![]()
如决战不成,则沿大道向伏赫拉、斯特拉德拉方向突进,取道皮亚琴察北渡波河,然后奔向曼图亚。而不明梅拉斯真实意图的波拿巴又接到加尔丹传来的错误情报:博尔米达河上各桥梁被破坏。这更加加深了他的先入之见——奥军要南逃热那亚。他随即离开了马伦哥,返回司令部。14日早,他又下令:担任预备队的拉波普师渡过波河,向瓦伦察方向搜索,以阻止奥军北窜;同时,又令德赛继续向西推进,查明奥军的去向。
第二天天色破晓,法军见博尔米达河上的桥梁不仅没有破坏,而且又出现了两座新的浮桥。上午9时,驻在亚历山大里亚约2.8万奥军倾巢出动,像潮水一般涌过河来。三路奥军并驾齐驱,直扑法军。法军虽利用有利地形顽强阻击,但寡难敌众。奥军很快便将法军前卫加尔丹师逼退进马伦哥村,又赶出马伦哥村。维克多急率沙门巴克师前往增援,亦抵挡不住奥军的攻击。奥军锐不可当。
![]()
自大的梅拉斯
波拿巴得知消息后下令维克多死守马伦哥;急令拉纳军团从右翼赴援,夏布兰骑兵旅对付鄂图部,利伙多骑兵旅于最右翼掩护;急令缪拉骑兵军团克列曼重骑兵旅从左翼赴援;急令南下的德赛部迅速回援。当法军前卫部队快支持不住时,克勒曼率一重骑兵旅及时赶到,竭力而战,将一部分突出冒进之敌赶过了马伦哥西面的丰塔农纳河,暂时迟滞了奥军前进,稳定了法军左翼,也迎来了拉纳率领的瓦特林师。瓦特林师的到来,加强了法军右翼。
双方在马伦哥与卡斯特尔切利奥洛之间继续展开激战。到上午10时,整个战场形势又发生了急剧变化。奥军倾力猛攻,不仅完全攻占了马伦哥,而且将瓦特林师赶出了卡斯特尔切利奥洛。正在这时,波拿巴从后方赶到了前线。他见形势危急,立即命令800名近卫军支援右翼,迟滞奥军前进;又令唯一可用的预备队莫尼尔师迅速加入战斗,设法从敌人手中夺回卡斯特尔切利奥洛。但由于兵力悬殊,又得而复失。
![]()
下午2时,法军左右两翼已陷入困境,人员损失惨重,弹药消耗将尽,士气已大大低落。而奥军攻势不减,法军被迫全线后退,看来法军已难逃败劫。正当法军败退、奥军追击的关键时刻,奥军统帅梅拉斯身受轻伤。这位年近七十的老将在此前的战斗中十分骁勇。他亲临战场,两匹战骑先后被炮弹击毙,仍指挥士兵进攻,攻下马伦哥。此时因年老已不胜疲劳的他认为大局已定,他已打败了威震欧洲的军事天才、法国的第一执政波拿巴将军。
于是,他轻伤下了火线,把指挥权交给了参谋长查赫,自己兴高采烈地回了亚历山大里亚,并立即派人给维也纳报捷:奥军在马伦哥平原大获全胜,曾经战无不胜的波拿巴已被彻底打败,缴获的战利品和捉到的俘虏很多,目前尚未计数。奥军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刚愎自用、扬扬自得的查赫先集合部队整顿休息,然后用5000人追击法军。在他看来,法军已败,残部不堪一击。
![]()
奥军大败
此时的法军无论是士兵,还是指挥将领都惶惶不安、一片混乱。但身在前线的波拿巴仍然镇定自若,沉着指挥。在他看来,战斗并没有结束,他还有获胜的一线希望,因为他勇猛善战的德赛将军正率包德师火速赶来援助他。下午5时,德赛将军率部约5000人赶到。法军获得了新的生机和希望。德赛与波拿巴商定了反攻之法。马尔蒙部先从正面用德赛带来的13门火炮和原剩的5门火炮集中向敌射击;
德赛部埋伏在附近一座小山后面,克勒曼率骑兵旅配置在左边,等待时机,向敌人发起反攻。5时半,查赫先头部队追击进入法军埋伏圈,法军突起攻击。德赛将军身先士卒,奋勇当先,士兵们也不甘落后,个个争先,一齐冲杀过去。突然,一颗子弹击中德赛,德赛当场牺牲。法军士兵无比悲愤,攻击更烈,炮火更猛,军刀、霰弹均夺奥军之命。骑兵也从右翼冲出,将敌人切成两半。奥军措手不及,阵脚大乱。
![]()
刚才还奏着军乐,打着军旗,兴高采烈地推进,俨然是一支胜利之师的奥军一下子变成了乌合之众,士兵们惊慌失措,狼狈逃窜,成批成批的奥军跪地投降,根本不似一支军队。查赫竟也加入了投降行列。
参考资料
《拿破仑帝国:法兰西热血荣光》,第一章,页222。
《拿破仑帝国:法兰西热血荣光》,第一章,页226。
《拿破仑帝国:法兰西热血荣光》,第一章,页22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