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用60年传奇投资生涯的最后一次公开讲述,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成功。
“我将不再撰写伯克希尔的年度报告,也不会在年会上滔滔不绝地讲话。用英国人的话说,我要‘保持沉默’了。”11月10日,95岁的沃伦·巴菲特在最后一封致股东信中,为自己 60年的首席执行官生涯画上句号。
这封带有告别意味的信,不仅是对伯克希尔未来管理的安排,更是对投资哲学的最终总结。巴菲特宣布将价值13亿美元的伯克希尔股票捐赠给四家家族基金会,同时加速总额达 1490亿美元遗产的转移进程。
“我对自己能在95岁时仍健在感到既惊讶又感激。年轻时,我可没料到能活这么久。”这位传奇投资者在信中回顾了自己的生命历程与投资生涯,为我们留下了最后的智慧箴言。
一、权力交接:60年传奇的优雅谢幕
巴菲特在信中明确宣布,现年63岁的格雷格·阿贝尔将于年底接任伯克希尔CEO职位。他毫不吝啬地称赞阿贝尔是“一位出色的管理者、不知疲倦的工作者,也是一个诚实的沟通者”。
为帮助继任者平稳过渡,巴菲特承诺保留足够的伯克希尔A类股份,直到股东们对阿贝尔的信任度达到当年对他和查理·芒格的水平。“那不会太久,”巴菲特的这句话,既是对阿贝尔的力挺,也是对伯克希尔未来稳定性的承诺。
根据安排,阿贝尔将从明年年初开始全面接手伯克希尔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负责撰写年度股东信,并主持年度股东大会。而巴菲特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保留感恩节致股东信的传统。
这种“传帮带”的交接方式,既保证了公司战略的连续性,也给了市场足够的适应期。巴菲特在信中表达了对阿贝尔的充分信心:“我认为世界上不会有任何CEO比他更适合管理我们的公司和股东资金。”
二、财富传承:1490亿美元的慈善归宿
巴菲特在谢幕信中最受关注的,是他的慈善布局:将1800股A类股转换为270万股B类股,其中 150万股捐赠给以亡妻命名的Susan Thompson Buffett基金会,其余各40万股分别捐赠给三个子女的基金会。
这一捐赠规模约为13亿美元,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巴菲特明确表示,将加快向子女基金会转移总计1490亿美元遗产的进程,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长寿给遗产分配带来了紧迫性。
“我的三个孩子已分别72、70和67岁,我希望在他们仍健康、头脑清晰时,让他们主导我几乎全部的慈善遗产,”巴菲特在信中解释道。他坦诚地说:“我的孩子们现在在经验和智慧方面都处于巅峰,但这段‘蜜月期’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这种“生前捐赠、让子女主导”的模式,为财富传承提供了新思路。比起“死后留名”,巴菲特选择在生前亲眼看到自己的财富发挥价值。至此,他已累计捐赠超过500亿美元,践行了他2006年作出的“裸捐”承诺。
三、生命回顾:从濒死孩童到投资传奇
巴菲特在信中花了大量篇幅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尤其是 1938年那次濒死经历。当时年仅8岁的他因急性阑尾炎差点夭折,多亏家庭医生哈利·霍茨深夜放心不下他的病情,坚持将他送往医院进行急诊手术。
“住院的三周里,我感觉自己就像置身于修道院,”巴菲特回忆道。最令他难忘的是,三年级老师让全班30名同学每人给他写信,而他“可能把男生的信扔了,但女生写的我反复看”。
姨妈送给他的一套专业指纹套装,让他产生了给所有照顾他的修女按指纹的念头。他天真地幻想:“万一有修女犯罪,FBI会发现他们竟没采修女指纹。”甚至还幻想J·埃德加·胡佛会亲自来奥马哈查看他的收藏。
巴菲特毫不避讳地承认自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幸运。“我1930年出生在美国,健康、聪明、白人、男性——谢谢你,幸运女神。我的姐妹一样聪明却不享有同样机会。”这种坦诚,让他的成功更具说服力。
奥马哈不仅是他的出生地,更是他事业的起点和智慧的源泉。在那里,他遇到了相伴64年的人生挚友查理·芒格,虽然两人在1930年代住得仅隔一条街,却直到1959年才正式相识。
“六十多年来,查理对我影响巨大,他是一位极好的老师,也是我保护有加的‘大哥’。我们之间虽有分歧,但从无争执。他从不说‘我早就跟你说过’。”巴菲特在信中深情缅怀这位去年去世的挚友。
四、终极智慧:善良比聪明更重要
在信的结尾,巴菲特分享了浓缩了他95年人生经历的终极智慧。“我比前半生更满意后半生。别为过去的错误自责——学一点教训,继续前进,”他写道。
巴菲特特别强调榜样的重要性:“选对榜样,模仿他们。”在他的一生中,恩师本·格雷厄姆教会了他价值投资的核心逻辑,查理·芒格让他从“捡烟蒂”式投资转向“购买优质资产”,这些榜样的力量塑造了他的投资哲学。
“伟大不是金钱、名气或权力,而是善行。善良无价,”巴菲特的这句话,道破了他对成功的终极理解。在他看来,清洁工和董事长没有高低之分,都是平等的人。
巴菲特还提到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故事:诺贝尔误读了自己的讣告,吓得改变了人生。“你不用等那种意外——现在就决定希望别人如何记住你,”巴菲特提醒大家,思考自己希望如何被铭记,比追逐财富更重要。
对于投资者,巴菲特留下了最后一句安慰:“伯克希尔未来会更大、更稳健,但偶尔股价会跌50%。别惊慌,美国会反弹,伯克希尔也会。”这句话背后,是对美国经济韧性的信任,也是对伯克希尔商业模式的自信。
结语:时代落幕,智慧永存
随着巴菲特逐渐淡出日常管理,伯克希尔的“后巴菲特时代”正式开启。但这位传奇投资人留下的遗产,远不止1490亿美元的财富,更包括一套成熟的投资哲学、一家稳健的商业帝国,以及一种“善良至上”的价值观。
他的最后一封信,与其说是告别,不如说是传承——传承财富,传承智慧,更传承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善意。
“祝你们感恩节快乐——是的,连那些‘讨厌鬼’也一样;改正永远不晚,”巴菲特在信的结尾写道。这句话,既是对所有人的祝福,也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改正永远不晚,成长永远不迟,善良永远无价。这或许就是巴菲特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关注我,投资路上多一双眼睛,少几道伤疤。若看到满眼错误,是我错了;若觉得都是对的,更是我错了。可不信不可全信,取舍由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