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挪威跟NH工业公司谈妥了一件大事,拿了3.75亿欧元和解金,把14架NH90直升机连配件带工具全还回去了。
这事儿看着是双方“和平分手”,但往前捋捋挪威跟NH90的纠葛,满是糟心的细节,而且不光挪威,北约好几个国家都在跟这直升机“划清界限”。
![]()
挪威当初选NH90,其实是奔着靠谱去的。
2001年就定了采购计划,14架直升机里6架给皇家海军搞反潜,8架给海岸警卫队做搜救,原定2005到2008年交完货,刚好能接上“山猫”舰载直升机退役后的空缺。
这规划挺合理的,北约国家用同款装备,后续协同作战也方便,谁能想到这成了“麻烦的开始”。
本来挪威等着2008年前收齐直升机,结果左等右等没消息。
首架NH90直到2011年12月才送到,这一耽误就是好几年。
![]()
更让人着急的是,2012年“山猫”直升机按计划退役了,NH90还没凑够数,挪威国防部没办法,只能琢磨着买美制MH-60海鹰直升机应急。
那会儿大家还觉得只是“暂时缺货”,没料到后面的问题更严重。
截至2016年1月,挪威才收到6架NH90,连一半都没到。
本来以为慢慢等总能齐,可2018年挪威武装部队一份报告直接泼了冷水,这些直升机根本飞不够任务要求的时长。
![]()
当时军方还想过补救,建议把14架全改成反潜型,后来又觉得只要备件够、检修跟得上,2022年前应该能兼顾海军和海岸警卫队的任务。
现在回头看,这想法还是太乐观了。
2022年到了,挪威盼的“正常使用”没实现,反而等来了新的延误,连NH工业公司涉嫌违约的消息都传出来了。
时任国防部长格拉姆直接拍板:终止合同,所有NH90全停飞。
![]()
那会儿挪威已经收了13架直升机,可里面只有8架能达到“完全作战状态”;按要求一年得飞3900小时,实际每年只飞700小时,连计划的零头都不够。
格拉姆当时说的话挺实在:“不管技术人员多努力,不管买多少备件,这NH90就是达不到军方要求。
”换谁处在挪威的位置都得放弃,海防任务不等人,总不能抱着一堆“飞不起来”的直升机硬扛。
2023年双方终于谈妥和解,NH工业公司掏了3.75亿欧元,挪威把所有直升机还回去,这些机子后续会被回收转售给其他客户,也不知道下家会不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
挪威没耽误多久就找了替代方案,定了6架美制MH-60R海鹰直升机,今年已经开始交货,计划2027年全交完。
其实这选择不难理解,MH-60系列在美军里用了多年,性能和可靠性都经过验证,比起问题不断的NH90,确实是更稳妥的选择。
不过这事儿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军工采购真不能只看“标准化”,实用性才是硬道理。
挪威退出NH90项目,不是孤立的个案,北约里早就有国家先“跑路”了。
![]()
澳大利亚比挪威还早一步终止了NH90采购合同,具体时间在2023年前后;今年7月,比利时也跟上了,国防大臣弗兰肯直接说要退役4架NH90战术运输直升机,还毫不客气地称这次采购是“糟糕的交易”。
有意思的是,比利时没完全退出,还保留了数量差不多的NH90海上任务型直升机。
这说明啥?很显然,NH90不同型号的问题程度不一样,海上任务型可能还能用,但战术运输型的问题已经到了没法忍的地步。
![]()
这种“部分退役”的操作,也侧面反映出NH工业公司在品控上的不稳定,同一机型,咋还能“差别对待”呢?
要搞懂NH90为啥问题这么多,得先说说它的出身。
这直升机是NH工业公司搞的,而这家公司是空客直升机、阿古斯塔・韦斯特兰、福克航空联合组建的,1985年就启动了项目,最初参与国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这些北约国家。
多国联合研发看着热闹,但麻烦也在这,每个国家的需求不一样,设计时得兼顾这个兼顾那个,最后弄出来的产品可能谁都没完全满意,而且决策流程长,出了问题责任还不好划分。
![]()
本来NH90的初衷是推动北约装备标准化,方便各国协同作战,想法是好的,但执行中走了样。
挪威侧重北极海域的搜救和反潜,比利时可能更需要陆地运输,强行用同一套设计去满足不同需求,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
就像给一群口味不同的人做同一道菜,有人觉得咸,有人觉得淡,最后谁都吃得不痛快。
现在回头看,NH90项目给北约装备合作敲了个警钟。
标准化不是不行,但不能为了标准化牺牲实用性;多国联合研发也不是不行,但得把需求统责任划分这些前期工作做扎实。
![]()
否则像现在这样,多国接连“弃坑”,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还影响了防务能力,得不偿失。
对于挪威、比利时这些已经“踩坑”的国家,及时止损换装备是正确的选择;而对于还在考虑NH90的国家,怕是得好好掂量掂量,别人栽过的跟头,没必要再栽一次。
至于NH工业公司,如果不能解决设计和品控的核心问题,就算把挪威还回去的直升机转售出去,未来恐怕还会面临更多的“退货”。
![]()
军工产品不像普通商品,关系到国家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
NH90项目的教训,值得所有参与国际军工合作的国家和企业好好琢磨:到底什么样的合作模式,才能既兼顾标准化,又保证实用性;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避免责任推诿。
毕竟,装备是用来保家卫国的,不是用来“添堵”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