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缅甸首都内比都举行Mi-38T军用运输直升机列装仪式,缅甸国家领导人敏昂莱大将出席,缅甸由此成为俄罗斯该款先进直升机的首个出口客户。缅甸此次正式列装了3架俄罗斯Mi-38T军用运输直升机,标志着俄罗斯这款下一代中型运输平台首次实现国际出口,既为缅甸空军空中机动能力现代化提速,也重塑地区力量格局,彰显俄罗斯在东南亚的战略影响力扩张。
![]()
此次列装恰逢缅甸内战蔓延,崎岖山地与茂密丛林的作战环境对快速空中机动需求迫切。Mi-38T的高温高原性能和增强载荷能力,弥补了老旧Mi-17/Mi-8军用运输机的短板,能在高海拔区域维持升力与续航,适配争议地区持续空运任务。同时,这一采购也深化了俄缅国防合作——西方制裁背景下,两国关系日益紧密,该直升机成为双方战略契合的象征。
![]()
对缅甸而言,Mi-38T可加快部队增援、深入叛乱控制区,提供更稳固的空中后勤,还能支撑要员机动与人道主义救援;对俄罗斯来说,此举不仅拓展了国防出口市场,更成为其在地区施加地缘政治影响的重要抓手。
Mi-38T核心特性与技术参数
Mi-38T是俄罗斯为替代Mi-8/17系列研发的中型运输直升机,2017年亮相、2018年获俄军认证,专为军事运输设计。
![]()
其核心参数亮点突出:最大起飞重量15600公斤,内部载荷6000公斤、外部载荷可达7000公斤,远超Mi-17的4000公斤内部载荷;机身长约20米,采用六叶主旋翼+四叶尾旋翼设计,升力与稳定性兼具;两台俄制Klimov TV7-117V发动机,单台功率2800马力,最大速度30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250-275公里/小时;内部燃油航程880公里,加装副油箱后可达1300公里,实用升限6300米,极为适合山地作战。
舱内空间29.5立方米,可灵活搭载40名士兵(高密度布局)、30名乘客或12副医疗担架,配备玻璃座舱、电传操纵、夜视兼容等现代化系统,支持全天候作战。单机采购成本低于2500万美元,相比西方同类产品更具价格优势,适合预算有限或受制裁国家。
合同进程与交付波折
缅甸与俄罗斯的合作始于2019年,2020年1月签署协议并支付首期款项,项目总成本约8000万欧元(含飞机、培训、备件等)。
![]()
交付过程遭遇多重阻碍:发动机需适配高温高原环境进行技术调试;2021年缅甸军事政变后,西方制裁导致支付、航运、保险受阻;2022年俄罗斯对乌特别军事行动后,国防工业产能倾斜,生产进度放缓。最终于2025年9月完成交付,包含2架标准运输型和1架要员“沙龙版”,同期还有两架中国运-8F-200W运输机抵缅,凸显缅甸对俄中军事供应商的双重依赖。
对缅甸空军的战略提升
缅甸空军成立于1947年,现有约356架飞机,其中81架直升机以俄制、中制为主,Mi-17系列曾是垂直机动主力,但存在载荷低、维护成本高、高海拔性能不足等问题。
![]()
Mi-38T的列装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提升重型载荷运输能力,可搭载火炮、装甲车、弹药等关键装备,支撑长期作战;二是强化远程补给能力,覆盖实皆、克钦等陆路交通中断地区;三是完善指挥与救援体系,要员版保障前线与指挥中心联动,医疗构型提升伤员后送效率。其多任务适配性,恰好匹配缅甸复杂地形与内战需求。
地缘政治影响与多方反应
Mi-38T交易标志着2021年缅甸政变后俄缅关系的深化,俄罗斯已成为缅甸先进武器的主要供应方,双方合作还涵盖核能、太空技术、军事培训等领域。俄罗斯通过供应苏-30战机、“铠甲-S1”防空系统、无人机等装备,强化缅甸军政府的内战优势;缅甸则为俄罗斯提供东南亚战略支点、稀土资源与军民两用产品市场。
![]()
这一动态引发地区与国际关注:泰国、印度、孟加拉国等邻国担忧跨境不稳定风险;人权组织指出,该装备可能加剧平民流离失所与人道主义危机;对俄罗斯而言,缅甸的列装案例,也为其向受制裁国家推广武器提供了示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