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这些年的发展,可以说是医药行业转型最丝滑也是最成功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孙飘扬的战略眼光是真不错。
在集采之前,恒瑞靠着仿制药发展也很不错,后来在集采的迅速普及下,恒瑞的业绩大幅度下滑,那个时候孙飘扬本来都退休了,又不得不重新出山,带领着恒瑞果断转型创新药。
![]()
其实恒瑞跟百济神州还不一样,百济神州可以说是国内唯一真正的创新药公司,我个人是非常敬佩的,所以虽然业绩规模还很小,而且往年一直都是亏损的,我依然非常关注。
我极少买入亏损的公司,百济之前就是其中之一。
恒瑞相比百济来说,相对没那么纯正,他是两条腿走路,一边投入研发创新药,一边大力发展BD。
当然不同的路线有不同的优缺点,没有比较谁更好的意思,恒瑞当然也很优秀。
单纯自己做创新药,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相比之下BD就要快很多,因为只需要自己研发,后续的产品不需要操心,靠卖技术当收租婆,也挺好。
今年恒瑞的现金流之所以这么好,BD功不可没。
![]()
前两年本来就因为转型后大大改善了现金流状况,今年三季报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又高达91亿,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对于任何高科技公司来说,或者任何搞研发投入的公司来说,现金流都非常重要,比业绩更重要,不止是经营现金流。
不管业绩好与坏,也不管是否亏损,只要账上有钱,那就一切皆有可能,才能支撑梦想和目标。
如果公司能靠自身造血能力,也就是经营现金流很好,用来支撑巨额的研发投入,那公司的发展潜力就不用怀疑。
不得不说BD真是个好东西,从2024 年到现在,恒瑞有9笔比较大的BD交易,潜在收入高达227亿美元,那可就是超过1600亿人民币。
比如今年和GSK的合作,除了一次性拿到 5 亿美元首付,后续最多可能拿120亿美元,真是躺着赚钱。
![]()
这么赚钱的生意,让恒瑞富得流油,三季报货币资金高达404亿。
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业务越赚钱,账上钱越多,就可以更多的投入研发,让产品越来越好,产品竞争力提高了,业务又会更好做。
这一点在恒瑞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看下面这个图。
![]()
2020年的时候恒瑞一年的销售费用是98亿,那一年赚了63亿。
去年恒瑞医药一年的销售费用是83亿,而去年同样赚了63亿。
今年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是68亿,但是已经赚了58亿。
你看这个销售产出比,是不是越来越优秀,现在恒瑞的销售团队规模越来越小,当年巅峰时期我记得好像接近2万销售人员,但是现在已经只剩9000人左右。
请的人越来越少,花的钱越来越少,留下的利润越来越多,没有比这个更能说明产品竞争力的了。
都不用去看盈利能力,我从不看恒瑞的毛利率和净利率,看一下财报就知道净利率肯定表现不错,好的产品是会说话的。
恒瑞今年除了现金流很惊艳之外,合同负债表现更突出。
![]()
恒瑞的合同负债有点特殊,之前几乎没有,今年突然高达40亿,不过这里面主要是海外授权的业绩,我们的会计准则只能放在合同负债里面。
所以合同负债表现突出不是因为金额增长多少,而是因为从今年开始,恒瑞医药可以说正式打开了出海的大门。
医药这个行业,我们一直都是很落后的,即便是今天来讲,依然很落后,那几个国际巨头是真厉害,不得不高看他们一眼。
但他们都是传承了很多年的老怪物,我们的创新药其实只能算刚起步没多久,虽然恒瑞合同负债只有40亿,但是成功出海的象征意义,大于金额的实际意义。
创新药是必须做全球生意的,否则很多药在单个地区的市场需求太小,回本遥遥无期。
但是创新药是门槛非常高的行业,俗称三高,高风险,高周期、高投入。
研发一款新药的失败概率是很高的,而且一般是多条管线同时研发,然后时间也很长,三五年是属于很快的,一般都是8年10年。
至于高投入,看研发费用就知道了。
![]()
恒瑞医药去年研发费用就高达66亿,导致最后剩下的利润才63亿,而且这几年的研发投入还在增长,今年三季报研发费用就已经高达50亿。
我大概估算了一下,恒瑞这些年的累计研发投入,应该是450亿左右,公司旗下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其实不是很多,你看平均每款药的研发成本有多高。
当然产品贵在精,而不在多,恒瑞目前主要是深耕肿瘤领域和减肥/降糖领域。
ADC药应该是每一个关注恒瑞的朋友都知道的,是公司的王牌产品,覆盖了HER2和TROP2 这些热门靶点。
比如瑞康曲妥珠单抗,今年刚获批,是国内首个能治HER2突变肺癌的ADC药,还授权给印度公司,能拿11亿美元的提成。
再比如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更优秀,获批11个适应症,5年生存率比化疗组高15.3%,在国内的PD-1产品里面,肯定是排前列的。
![]()
说到恒瑞的产品,我记得之前有个会员朋友问过我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恒瑞把BD剔除掉,是不是恒瑞的盈利能力也不怎么样?
这个问题你不能说有没有道理,只能说不太合适,如果说没道理,BD收入确实占了创新药业务很大的比重,而且这个比重还在提高,去年差不多是占20%,今年差不多是占25%。
如果要这样算的话,把BD拿掉之后,业绩当然就不好看,可是为什么要拿掉呢?这不合适啊。
BD药也是恒瑞投入真金白银研发出来的,只是不自己做药而已,单纯从商业模式来说,我倒觉得这个模式非常好,差不多是空手套白狼了,大大减轻了自身的负担。
不过从公立的角度来说,恒瑞在打造大单品的能力上目前确实有所欠缺,到目前为止恒瑞也没有一个大单品。
一家公司如果一直只依赖一个大单品,肯定不行,风险会很大,这在疫苗行业已经很多次证明了,我去年讲的比价多。
可是一家公司如果一直没有成功过的大单品,也还是差点意思,虽然我很看好恒瑞医药,但这一点也没什么好避讳的,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
当然刚才说的PD-1相对来说也算很成功的,这个就看个人的标准是多高了。
![]()
还有刚才说的HER2,包括今年上市的PCSK9,这些目前来看也不具备大单品的潜力,至少不是第一家研发出来的,有好几家有实力的竞争对手。
但是也不能因为这个就否认恒瑞的创新药业务,BD这个东西要看从什么角度去说,假设不授权给别人,那不但带来不了利润,还会有很大的成本压力。
要知道恒瑞的研发管线是非常多的,我之前详细分析恒瑞医药的文章,就全面讲了公司的主要产品和研发管线,研发管线非常丰富,大家要了解产品和管线的,去翻之前的文章看。
这么多管线既然都有成果了,一时半会又没法落地变成钱,那藏在家里还不如买给别人。
而且恒瑞的BD授权是留了后门的,以后公司人力物力财力充足了,是可以在海外自己做品牌的。
另外按照公司的目标,今年的创新药收入目标是153亿,明年是192亿,注意这就是不包含BD收入的。
这个目标虽然降低了,我刚才翻了一下去年的持股计划,当时的目标是今年165亿,明年208亿,今年的持股计划确实降低了。
我倒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之前恒瑞医药最大的问题是波动太大。
![]()
这是近五年的营收,看灰色的同比增色线条都奔着W去了,还有归母净利润也是这样,这对于一家大规模的龙头公司来说,肯定是不行的。
从恒瑞近两年的表现来看,公司也在解决这个问题,包括用BD来压舱业绩,包括目标的降低,可能是考虑更加切合实际。
我今天没讲太多公司三季报的业绩也是这个意思,增速下滑没关系,只有稳定持续的发展,才是健康的。
你看A股这阵子在4000点来回蹦跶,这一看就就是高层有意为之,意思很明确,不要觉得4000点多重要,不是上了4000点就继续大涨,也不是跌破4000点就是不行了。
高层要的是结构性慢牛,到了4000点不要有太高的期待,跌破了4000点也不要失落,这个数字已经不重要了,所以来回蹦跶几次给你们看。
恒瑞医药也有这么个意思,今年业绩是很好,但是也不要有太高的期待,公司不会像之前那样大起大落,要的是健康稳定的发展曲线。
资本市场有多少人看懂了我不知道,反正我认为公司对内是这样规划的,走慢一点,走稳一点,才能走的更远。
我认为恒瑞医药会越走越远,越来越好,未来和国际医药巨头肩并肩,是大概率的事情。
我做了下面这张《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
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
#财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