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
总产值239.38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73元
较“十三五”末
分别增长45.77%、36.45%
2025年夏粮单产、总产增幅
均位居全省各市县第一
![]()
11月11日
市政府新闻办
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
谋篇布局‘十五五’”
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农业农村篇”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付永飞
现场披露了
这组振奋人心的数据
![]()
“三农”稳,天下安。“十四五”时期,仙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三农”之稳筑牢乡村振兴之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生活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有奔头的产业、有吸引力的职业、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正缓缓照进现实。
![]()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

在江汉大米伏羲农场,无人机接到指令后自动起飞、巡田、返航、充电;谷林套种飞播、戴AR眼镜识虫、冻鱼“复活保鲜”等“尖板眼”悉数亮相……前不久,在仙桃举行的全省秋冬农业生产现场推进会,上演了一场酷炫“科技秀”。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
![]()
“十四五”期间,仙桃坚持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科技、政策、法治同向发力,用心绘就江汉平原新时代“鱼米之乡”全新图景。
牢记国之大者,稳产保供强。“米坛子”、“菜篮子”满满当当,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177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14亿斤以上;蔬菜、水产、油料产量持续提升,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30%、14.65%、9.6%,生猪、家禽、禽蛋等供给充足,有效满足了城乡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
聚焦链式发展,特色产业强。成立仙桃黄鳝供应链有限公司,连续3年举办仙桃黄鳝消费季,加快推进黄鳝“种养加销安服”全产业链发展,“仙桃黄鳝”成为湖北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到306.51亿元。中价·仙桃黄鳝价格指数成为行业风向标,“稻虾鳝”模式纳入全国渔业主推技术。
突出以用为本,科技装备强。全市主要农作物农机综合机械化率达89.1%。锦绣华农油菜、宏旺科技甲鱼、庚源惠种牛获“国字号”认定,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9%以上,畜禽良种化率超80%。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72.07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比例87.87%。
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帆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累计投入26亿元,完成汉江、东荆河干堤、杜家台分蓄洪区围堤和沿线14座病险穿堤建筑物整治项目,实施了泽口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洪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灌区项目,让水利工程能防水能输水,为防洪减灾、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农村地区更加繁荣

“公路铺到家门口,出行有公交,快递送上门,幸福直达家门口。”剅河镇千桥村村民夏中祥,真切感受这五年农村公路的变化。
路通则百业兴,心聚则万事成。“十四五”期间,我市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促进农村公路从重增量向优存量转变、从建设向养护转变、从通畅路向美丽路转变。
“全面建好、管好、养好农村公路。”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潘万军说,全市农村公路新改建已完成1000多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800余公里,建成美丽农村路200余公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完成70余座。
不少农村路因“颜值”出圈:仙桃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郑场镇、陈场镇、剅河镇分别被授予“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镇;排湖旅游度假区排南公路获评全省“十大最美农村路”。
![]()
改变,何止公路?我市坚持城乡水、电、气、网、公共服务建设一体化推进,基础设施完备度稳步提高。
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延伸到乡村。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开展校园餐整治,全域推广“养老五件套”服务,惠及约6000名老年人,儿童托管服务日益完善,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不断取得新进展。
“清洁家园”扮靓乡村。全市无害化厕所覆盖率达71.52%,乡镇污水收集处理、“撤桶并点”全覆盖。袁市村、老里仁口、稻荷鳝园凭实力出彩,袁市村一日涌入5万人,新晋网红打卡地,仙桃入选全省和美乡村示范片建设试点市。
基层“善治”提质增温。全面推行“户户走到、法警司村+、逢四说事、安幼养老”等工作机制,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仙桃市入选全国乡村治理试点市,《整治人情歪风树立文明新风》被评为第四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乡村治理精准度持续提高。
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周诗文介绍,各地各部门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突出做好户户走到“三必到六必访”,主动排查婚恋家庭、邻里债务等矛盾纠纷。119家单位完成10轮走访,覆盖15.7万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983件,真正把工作做在事前、把问题解在萌芽。
农民生活更加红火

“在先锋村,我们看见了美丽中国。”这是《山水间的家》第四季总导演张家齐给予先锋村的评语。
从“后进村”到“中国养鳝第一村”,张沟镇先锋村因“一条鳝”而逆袭。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超500万元、人均年收入超6万元。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产业振兴。“十四五”期间,我市坚持让脱贫群众过上好日子、让普通群众鼓起钱袋子、让农村集体厚实家底子“三个着眼”,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以创新夯实产业基础、构筑竞争优势,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千方百计让农民挑上共富“金扁担”。
![]()
付永飞介绍,全市重点农业经营主体达7924家,较“十三五”末增长135%,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397.83亿元。
通过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成员总数超过20万人,带动农户20余万户,占全市农户数70%以上,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绝对数稳居全省前三。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连续5年稳定在3万人以上。
今年以来,我市着力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新增资产价值1.93亿元,新增资源面积4.77万亩,规范合同增加效益8408万元,基本实现了底数清、情况明、群众满意目标,带动全市村集体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
展望“十五五”
仙桃将锚定建设农业强市、打造江汉平原新时代“鱼米之乡”样板目标,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以“三农”之稳服务支点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仙桃“聚力建支点、奋进两千亿、勇当排头兵”作出“三农”新的更大贡献。
声明:本公众号未标明原创的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之用,不用于商业行为。如有侵犯了企业、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本公众号发布的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来源:仙桃日报、仙桃电视台
责编:周方婷
编审:宋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