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黎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李春梅

金秋十月,我随中心主任一同参加。此次学习,让我跳出日常工作“一亩三分地”,看到了全国基层卫生服务的先进经验,也深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不足。论坛内容全面、视野开阔,我们结合工作实际,重点参与了与社区服务密切相关的几个专场,收获颇丰。
![]()
在“家庭签约服务赋能慢病管理”“家庭签约服务助力慢病患者履约”等专题中,我学到了许多可落地的做法。同时,作为基层参观交流代表,我还了解了提升儿童和成人疫苗接种率的新思路。这些内容贴近我所在的社卫中心实际,让我深受启发。
慢病管理:从“签而有约”走向“履约有效”
目前,我负责的网格内签约居民1143人,其中慢性病患者195人。以往家庭医生签约存在“签而难约、约而难履”的问题,服务精准度不高,居民依从性偏低。论坛中的优秀案例让我认识到,慢病管理的核心不在于“签了多少”,而在于“服务到位了多少”。
1. 建立信任,变被动为主动
从“看病才联系”转变为“平时常关心”。我们计划将签约患者按病种分类建群,家医团队定期推送健康知识、答疑解惑,每月至少一次随访,像朋友一样关心他们的饮食、运动和用药情况,真正让居民感受到“医生在身边”。
2. 团队协作,推行“1+N”服务模式
整合中心资源,组建以全科医生为核心,公卫医师、社区护士、健康管理师和社区网格员协同参与的“1+N”团队。通过分工协作,实现慢病筛查、随访管理、健康指导与社区关怀无缝衔接,尤其关注独居、高龄慢病患者的健康需求。
3. 精准施策,推动个性化管理
摒弃“一刀切”服务,实施“一人一策”。针对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联合营养师定制膳食方案;对情绪焦虑者加强心理疏导。同时完善健康管理闭环,依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干预措施,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服务效果。
![]()
预防接种:从流程优化到服务融合
以往接种门诊流程繁琐、沟通不足,居民体验不佳。论坛中介绍的精细化服务模式,为我们改进工作提供了方向。
1. 优化流程,改善接种体验
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话等方式提前安排,减少等待时间。合理设置功能分区,优化登记流程,实现信息提前录入、现场快速核对,提升服务效率。
2. 加强沟通,消除疫苗疑虑
面对“疫苗犹豫”,用通俗语言和真实案例讲解疫苗知识,发放宣传手册,开展面对面健康宣教。留观期间主动询问儿童情况,同步开展护理指导,让接种过程成为健康科普的契机。
3. 服务融合,延伸健康管理
将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深度融合,在接种同时开展生长发育评估、健康筛查等服务。推动婴幼儿家医签约,从新生儿期开始提供疫苗接种规划与健康管理,实现“服务不断线”。
展望:以学促干,当好居民健康“守门人”
此次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卫生服务不追求“高大上”,重在“贴民心、办实事”。结合中心实际,我们将从以下方面着力推进:
一是推动服务“沉下去”。促进家医签约与慢病管理、预防接种、妇幼保健等业务融合,定期组织团队进小区、入楼栋,开展义诊和健康讲座,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
二是紧盯需求“补短板”。定期调研居民健康需求,拓展康复护理、周末门诊等服务。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和沟通协调水平,打造专业高效的基层卫生队伍。
满载收获,我们完成了从“知”的深化到“行”的坚定。前路已在眼前,我将与团队成员们携手并肩,把新思路、新方法融入接下来的每一天,让更好的服务始于足下、暖于人心,共同守护好黎明街道的这一方健康。
(协会家庭医生联合工作委员会供稿)
校审:朱红剑、郑艳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