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93岁的老人,佝偻着背,衣衫洗得发白,被亲生儿子扇耳光、拽头发、摁在地上拳打脚踢,这不是影视剧里的恶人桥段,而是发生在江苏某地的真实一幕。
视频里,老太太捂着脸嚎啕大哭,嘴里只剩哀求:“别打了……别打了……”可那个本该跪着给她端药的儿子,却像对待仇人一样下死手。
![]()
这哪是“家庭琐事”?这是人性的崩塌。
官方通报,轻描淡写一句“因琐事发生口角”,仿佛打母亲只是邻里拌嘴的升级版。可什么叫“琐事”?是饭菜凉了?是唠叨多了?还是老人多用了几度电?
无论什么理由,在一个93岁、连站都站不稳的老人脸上挥巴掌,都已超出“脾气差”的范畴,直抵反人类的冷血。
![]()
更令人心寒的是,女儿说“母亲经常被打”。
这意味着,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长期暴力。而这位儿子,很可能早已把母亲当成累赘、出气筒,甚至眼中钉。
他忘了,自己小时候发烧,是谁整夜不睡用酒精擦身;他忘了,自己饿肚子上学,是谁省下口粮塞进他书包。如今母亲老了、弱了、啰嗦了,他就觉得可以随意践踏,这不是畜生,是什么?
有人替他找补:“是不是从小被宠坏了?”“是不是压力太大?”可全中国有多少人生活艰难?多少人上有老下有小?怎么别人没去打自己妈?
![]()
把施暴归咎于“原生家庭”或“情绪失控”,本质是在为恶行开脱。法律从不因“心情不好”就允许杀人放火,孝道更不该是看心情才履行的选项。
值得警惕的是,这类事件并非孤例。农村有儿子霸占老人低保金,城市有子女把父母锁在阳台“隔离养老”。
![]()
我们总说“百善孝为先”,可现实中,“孝”正在被功利主义一点点掏空。当亲情变成负担,当赡养变成交易,当父母的价值只取决于“能不能带孩子、会不会做饭”,暴力就埋下了种子。
而这次之所以引发众怒,是因为它撕开了一个残酷真相:有些人的良心,早在成年那天就死了。
值得肯定的是,妇联介入了,警方抓人了,媒体发声了。但这些远远不够。我们需要的不是事后追责,而是事前干预。
![]()
社区有没有定期探访独居老人?邻居听到哭喊为何没人报警?基层组织是否对高风险家庭建立档案?如果每次都要靠视频曝光才能引起重视,那还有多少老人正在沉默中挨打?
中国妇女报说得对:禽兽不如,这种行为击穿了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底线。《刑法》有虐待罪,《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禁止家庭暴力。
![]()
杨某中必须付出代价,不仅是坐牢,更要让他在社会性死亡中明白:打母亲,是你这辈子最愚蠢、最卑劣的决定。
最后想说:孝顺不是美德,是做人的基本门槛。你可以没钱、没本事、没出息,但只要你还敢动手打生你养你的母亲,你就根本不配称之为人。
愿老太太余生平安,更愿天下儿女记住:你今天如何对待父母,就是明天子女如何对待你。因果从不缺席,只是有时来得晚一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