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年火到海外的影片《霸王别姬》,到后来的《活着》,著名编剧芦苇的作品一直口碑不俗,他同时也一直致力于向更多的年轻后辈传授自己多年积累下的经验心得,帮助大家成长。近日,他就和导演张国栋带着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影片《洛桑的家事》走进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的“课堂”,同师生们分享了创作心得。
![]()
嘉宾对谈现场。
获得过第37届中国金鸡电影节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提名奖的《洛桑的家事》以三个西藏家庭的命运交织为主线,讲述了一段关于矛盾、调解与救赎的动人故事。影片讲述了洛桑的孙女央金被酒后驾车的豆拉伽撞成残疾后,三个家庭在法理与人情之间挣扎与和解的过程。
作为一部“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创作,它关注普通百姓命运,呈现了宽容与和解的真善美,探讨法律与人情的平衡。
![]()
著名编剧芦苇。
现场放映结束后,编剧芦苇与导演张国栋围绕“一部电影的诞生:从灵感到银幕的创作解码”这一主题,从剧本创作到镜头语言,详细解读了这部荣获多项国际奖项的藏地题材影片,深入解析了影片的创作过程。
芦苇强调创作应以“真实”为核心,要突出人文主题,通过具体人物和生活细节落地。对于青年创作者,芦苇则提出了三点建议:唯有真诚热爱题材才能写出好作品;遇创作难题必须迎难而上;多看经典,夯实基本功。这些经验之谈源于他创作《霸王别姬》《活着》等经典作品的丰富阅历。
![]()
《洛桑的家事》导演张国栋。
张国栋导演也寄语学子,成才要靠精研经典电影,建议从七个维度分析杰作。他分享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克服极端环境挑战,坚持完成拍摄的经历。
“这样的放映对谈活动是我们学院践行‘以创作带动教学’理念的具体实践。”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系主任翟建东表示,本次走进校园的影片所关注的议题,与川美在艺术教育中如何平衡传承与创新的思考高度呼应。
近年来,学院已经通过邀请业内知名导演、编剧开设工作坊,引入院线电影项目,让学院师生深度参与影视创作,积极对接行业需要,与市场接轨的生动教学模式正逐步提升和夯实学生的专业实力。
同时,这样的放映交流进入教学课堂,也将启发未来艺术工作者思考如何既坚守文化根脉,又保持开放包容,从而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持久的青春力量。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四川美术学院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