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气温变化大,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25年流感监测周报显示,当前流感病毒感染病例显著上升,流行期较往年明显提前,且病毒变种多样。
![]()
![]()
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监测周报-2025年第44周。
瞄准换季的健康威胁:秋冬流感多线作战
进入秋冬交替期后,多地呼吸道感染病例出现明显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25年流感监测周报显示,当前我国总体流感活动属于上升阶段,甲型H3N2亚型占比超过98%,有少量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同期流行。
![]()
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监测周报-2025年第44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样病例监测发现,H1N1比例有所下降,目前甲型H3N2在南北方均为主要流行株,且在北方省份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总数百分比一周内大幅增加,不仅高于前三年同期水平,也已超过南方省份的水平。需注意H3N2引发的症状多表现为骤升高热、明显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并非普通感冒范畴,如有感染要遵医嘱及时治疗。
![]()
![]()
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监测周报-2025年第44周。
除此以外,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在秋冬之交也越发猖獗。1岁以内婴幼儿及免疫功能较弱的老年群体属于RSV重症高发人群。其典型表现包括咳嗽、呼吸增快、喘鸣或喘息等,严重时可发展为肺炎或细支气管炎。
对普通居民而言,日常防护是必不可少的。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为“未病先防”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患病风险。
防大于治:疫苗之外还有哪些科学预防措施?
甲型H3N2与去年冬季主要流行的甲型H1N1有所不同,人群对此普遍缺乏免疫力,感染风险显著增加。那除了注射疫苗外,还有哪些预防流感的措施?
首先,在日常防护中,要坚持保持手部卫生,勤洗手并避免用手触碰口鼻眼;前往人员密集或通风不佳的场所时全程佩戴口罩,同时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生活与工作环境空气流通,通过这些物理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暴露的风险。
其次,增强自身免疫力,可以依靠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充足睡眠来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稳定与高效。尤其在饮食方面,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保证每天至少摄入蔬菜500克,水果200克,如无法通过每日饮食达到推荐摄入量,专家建议可选择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饮品,如“维C水”或补充剂作为方便快捷的补充方式,目前市场已有成分标注清晰、以“满足每日VC摄入”为定位的饮品,可作为普通人群的习惯化补充路径之一。
![]()
![]()
![]()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流感多为自限性疾病,健康人群通常1-2周可自愈,无需过度恐慌,但如果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从日常卫生习惯到营养补充,将科学防护融入生活细节,才能为自身和家人筑起坚实的健康屏障。
在11月10日举行的国家疾控局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王大燕介绍,预计今年秋冬季我国流感疫情高峰可能出现在12月中下旬和明年1月初。这意味着,流行强度近期还将进一步上升,普通居民需提前做好防护准备,切勿掉以轻心。
上游新闻 周静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