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中国牛肉粉之乡”美誉的贵州兴仁,当地优质金州小黄牛曾长期处于自产自销状态,发展受限。而广东博罗牛肉需求旺盛、缺口大。去年,借助东西部协作的东风,兴仁小黄牛成功进入广东市场,牛产业迎来新的发展生机。
“贵州黔西南兴仁小黄牛肉来喽!”在广东省惠城区,牛肉馆老板张国立热情地吆喝着,顾客们纷纷回应“好!好!”每天傍晚时分,张国立的牛肉馆里总是热闹非凡。惠城区市民胡林芝说:“这个牛肉有奶香味,吃了一次就忘不了,惠州没有这种牛肉,我经常带亲朋好友来他们这些店品尝。”张国立也介绍道:“我们现在有2个店,1个在河源,1个在惠州,2到3天就用一头牛。淡的时候一天有五六千块钱收入,多的时候一天八九千块钱。我们马上就会再开第三个店。”
![]()
薏仁米秸秆加工
金州小黄牛跨越1200多公里,成为张国立牛肉馆引流的关键。今年6月以来,已有1500多头金州小黄牛进入博罗县,积极开拓广东市场。
兴仁市拥有21.2万亩薏仁米基地,年产6.3万吨秸秆。当地探索出的“秸秆等—养牛—牛粪等—有机肥—还田”闭合生态链,让薏仁米秸秆饲料成为肉牛健康生长、提升品质且保护生态的“法宝”。自2021年起,兴仁市累计投入超过1亿元支持肉牛产业,2024年投入86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建设保供交易中心和牛超市,2025年又追加500万元夯实产业基础。目前,全市有常年存栏5 - 9头牛的养殖场1945个、10 - 49头的510个。
![]()
兴仁市下山镇马乃屯村的小黄牛养殖
![]()
严文江(右)在养殖场
兴仁市腾宇种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严文江表示:“之前养了150头左右,那时候是就地消化,销路打不开。现在依托东西部协作这个平台,我们在广东这边把销路打开了,现在养到600多头。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打算养到1200头,总收入大概在1500 - 1800万。”
黔牛奔粤,黔企入湾。推动兴仁的企业到博罗发展这一创新模式,被形象地比喻为“反向飞地”。广东省金麦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兴仁国企在惠州设立的。2025年6月21日,其博兴生态肉牛产业建设项目一期暂养场在博罗试运营。该项目与兴仁养殖基地相互呼应,构建起“兴仁养殖 + 博罗加工销售”的产业协作模式。
![]()
金州小黄牛运抵广东博罗县
广东省金麦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韬介绍:“这个是暂养场,可以同时养1500头牛。在我们屠宰场没建成之前,这些牛就卖到周边的屠宰场进行屠宰。我们的屠宰场建成之后可以实现日屠宰300头。项目全部建成投产之后,可以形成牛的销售、养殖、屠宰加工的产业链,在惠州来说是最大的。可以实现活牛的交易大概在15万到20万头,每年可以实现10万头的屠宰量,整个园区全部满负荷运行之后可以达到年产值30个亿以上。”
在博罗县,企业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获得了宝贵的发展资源,得以迅速做大做强。吴韬还提到:“有70亩是工业用地,这个是当地政府专门为这个项目配套的。当地政府还成立了为这个项目服务的专班,促进项目的推进。博罗政府投了8200万,专门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厂,就是配套这个项目建的。金麦穗公司是2022年过来广东惠州这边的,当时过来的时候是一个十来人的小分队,现在已经有80多人了,未来大概会达到200人的规模。”
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西南工作组兴仁小组组长李文博表示:“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拓展‘广东市场 + 贵州产品’的这个协作模式,不断加强产业双向互动、融合发展,从加快项目建设、资金、技术和产业链延伸上给予全力的支持,推动黔牛奔粤的路子走得更宽更远,为兴仁的老百姓富民增收提供更大的动力,为我们的乡村振兴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孔令相 邓洪涛 罗显龙 兴仁融媒 熊庭波 通讯员 冯慧敏 谢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