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一人患病,却用了十几张医保卡配药?记者近日从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获悉,上海有关部门从一起超量配药案件入手,最终斩断了一条医保职业骗保产业链。
退休工人王某患有慢性疾病,常年用药治疗。2023年的一天,王某从医院配药出来后,看到附近有人每瓶加价2-5元收药,觉得有利可图。但医保卡个人购药有明确限制,开药量需严格遵循病情评估标准,王某便以自己想多配点药放在身边备用为由,索要了身边多位好友的医保卡,去多家医院多次超量配药。
经查,从2023年至2024年7月,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持本人及亲友医保卡至本市多家医院多配本人自用药以外药品,后出售牟利,导致国家医保基金损失,其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为准确认定医保基金损失情况,松江检察院联合区医保局,根据“自用药品超量+非自用药品”的基本原则,结合药品在不同等级医院报销的不同比例,最终认定王某造成医疗保险基金10万余元。近日,松江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王某提起公诉。
王某到案了,从他手里卖出的药品流向了何处?顺着这条线索,收药的“药贩子”陆某、阮某,两人再次售药对象汪某、张某,汪某、张某的上家杨某,以及最终通过杨某收药后,在自己经营的药店进行售卖的沈某均被抓获到案。
检察官介绍,这起案件展示了“职业收药”的运作模式,即药贩子通过指令、授意“参保人”在不同医院使用医保卡多开、虚开药品,低价收购后加价销售给药品回收人,再由药品回收人销售给医药机构、诊所等,形成一条药品倒卖的“黑色产业链”。
具体而言,陆某将所需药品名录告知王某等开药人,明知开药人出售的药品系利用医保骗保购买仍非法收购,后伙同爱人阮某将药品出售给有销赃渠道的张某、汪某夫妻二人,收取药品钱至少5万元。案发后,公安机关从二人暂住处、车辆上扣押的药品价值共计16万余元。
张某、汪某通过寄递方式将药品出售给外地的收药上家杨某,收取药品钱款共计19万余元,被扣押的药品价值共计40余万元。
上家杨某最终将药品出售给经营药店的沈某,从杨某处扣押的药品价值共计40余万元。陆某、阮某、张某、汪某、杨某明知系利用医保骗保购买的药品而非法收购、销售,其行为均涉嫌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今年9月,松江检察院对上述几人提起公诉。经营药店的沈某另案处理,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在办案过程中,松江检察院还注意到,涉案药品最终在沈某药店出售,这些脱离了正规流通环节和监管环节的“回流药”,有可能不符合储藏要求,导致药品失效、过期,隐患重重、风险巨大。
“针对产业链长,后端庞大的开药群体难以查处的问题,检察机关也将联合医疗机构、医疗保障行政部门适时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共同维护医疗保障基金正常运行和医疗卫生秩序。”松江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
原标题:《退休工人超量配药出售牟利被起诉,上海斩断一条医保职业骗保产业链》
栏目主编:王海燕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王闲乐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曹立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