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位于西太平洋的关岛,近来频频出现在国际安全议题的聚光灯下,舆论渲染之下,仿佛战争阴云已悄然逼近。
美国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增强型综合防空导弹系统”(EIAMD)建设,这一动作被广泛解读为针对中国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战略回应。
更有分析指出,未来若中美之间爆发军事对抗,关岛能否守住,可能直接决定整场博弈的胜负归属。
2
剧本核心:把“矛”吹到极致,把“盾”贬得稀烂
这套叙事之所以能引发关注,关键在于将进攻与防御的对比推向极端。
主角无疑是中国日益成熟的全域打击体系——射程突破四千公里、被五角大楼冠以“关岛杀手”称号的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以及更先进的东风-27,后者搭载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具备极强的突防能力,现有拦截系统难以应对其变轨轨迹。
此外,空基发射的鹰击-21反舰弹道导弹、潜射型巡航导弹等多平台武器协同联动,构建起一张覆盖远海、立体穿透的火力网。
3
剧本还引入一个不可忽视的“X变量”——朝鲜。近年来其导弹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火星-12、火星-15、火星-17等型号相继亮相,部分已具备打击关岛乃至触及美国本土的能力。
尤其是最新曝光的“火星-8”高超音速武器,据美军情报评估,尽管朝鲜导弹数量有限,但其机动发射平台隐蔽性强,可规避卫星侦察,在关键时刻实施突然打击,这种不确定性令驻亚太美军倍感压力。
4
那么美方所倚重的“盾”究竟成色几何?
“增强型综合防空导弹系统”由此登场,计划自2022年起投入超过80亿美元,在关岛部署16个固定拦截阵地,并配备不少于6套先进雷达系统,目标是打造一个全向覆盖、无缝衔接的反导防御圈。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中的技术瓶颈、部署延迟和系统兼容性问题却屡见不鲜。
5
高潮戏:让朝鲜当“助攻”,把威胁升级成“混合双打”
为了让剧情更具张力,编剧们巧妙地将朝鲜设定为潜在的协同行动方。
此举不仅在战术层面营造出“东西夹击”的战略压迫,更在政治层面为追加军费、巩固联盟提供强有力的借口。
他们为朝鲜设计了一套看似合理的动机链条:此前朝方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援,换取了粮食、燃料、关键技术转让及联合国框架内的外交支持。
6
倘若进一步协助中国对美军在关岛的核心设施发动打击,预期回报或将更加可观——包括全面解除制裁、削弱周边美军存在、甚至推动半岛局势朝着有利于统一的方向演变。
如此诱人的前景,似乎让朝鲜参与联合行动变得顺理成章。
于是角色完成转变:从一个难以预测的风险源,蜕变为剧本中具有明确战略意图的关键棋子。
7
“协同攻击”的桥段随之展开:中方率先发起高强度主攻,数百枚各类导弹轮番上阵,迅速耗尽关岛防空系统的拦截弹药储备,使其陷入饱和状态;正当防御体系濒临崩溃之际,朝鲜的“火星”系列导弹突然从另一方向发起突袭。
无需大规模命中,仅需一两枚成功击中关键节点——如预警雷达站或正在施工的跑道——便足以造成连锁瘫痪,成为压垮防线的最后一击。
8
这一设定使威胁形态发生质变:由单一轴线的对抗演变为多维空间的复合挑战,迫使美军在资源本就紧张的情况下疲于应对。
原本有限的防御力量被进一步稀释,关岛面临的不再是局部风险,而是系统性崩塌的“双重噩梦”。
9
幕后真相:观众是国会,受益者是军工巨头
当剧情层层推进之时,有必要揭开舞台背后的真正操盘手。
这场所谓“危机预演”并非为了真实备战,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动员与资本收割行动。
真正的胜利果实,并非战场上的控制权,而是战前就已经流入特定利益集团账户的巨额合同资金。
10
首要目标观众是谁?正是美国国会中掌握拨款大权的议员群体。
通过塑造“中国+朝鲜”双重威胁的紧迫图景,原本预算为80亿美元的EIAMD项目,被重新包装为必须追加至180亿美元才能确保安全的“生死工程”。
面对如此严峻的“战略危局”,增加投入显得合情合理,甚至不容置疑。
11
第二类目标受众则是日本、韩国等区域盟友。
放大危机感知,有助于强化其安全依赖,促使其加速采购萨德反导系统、标准-6防空导弹等美制装备。
逻辑十分清晰:连美军主力基地都岌岌可危,你们还能指望靠自己保平安吗?唯有加大投入、深化绑定,才是唯一出路。
12
谁是这场大戏的实际导演与最大赢家?答案指向雷神、洛克希德·马丁、诺斯罗普·格鲁曼等国防承包商。
对他们而言,项目延期、成本超支、内部协调混乱,甚至是某个关键雷达模块因争议被取消,都不是障碍,反而成了持续融资的理由。
只要外部威胁的故事仍在流传,资金流就不会中断。
13
这揭示了一个冰冷的事实:剧本中描绘的“成功抵御中朝联军”只是虚构结局,用于争取预算的修辞工具;而现实中军工企业获得订单、拉升市值、巩固垄断地位的过程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经济现实。
这才是“关岛危机”长期占据 headlines 的根本动因。
本质上,这是一场披着战略外衣的财政运作,一场包装考究的军火营销秀。
借由对外部威胁的极致夸大,将内部管理低效、军种间推诿、预算分配失衡等问题全部转化为“必要的国防开支”。
14
应对之道:你演你的戏,我磨我的剑
对于地区各行为体而言,识破这层“安全叙事”的表演性质,远比纠结具体武器数量更为重要。
对中国来说,最有效的回应方式仍是那句朴素箴言:“你演你的戏,我磨我的剑”。
无论外界如何渲染紧张氛围,我们始终聚焦于自身能力的提升,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
15
因为当手中的利剑足够锋锐,实力达到足以改变战场规则的程度时,任何精心编排的剧本都将失去意义。
具备瘫痪敌方前沿基地作战功能的能力本身,就是对一切恐吓叙事最有力的否定。
16
结语
某些外部势力企图通过制造危机幻象来骗取预算、谋取私利,终究难逃纸包不住火的命运。
关岛所谓的“双重噩梦”纵然骇人听闻,也无法掩盖一个基本事实:真正的安全保障,从来不是靠夸大威胁换来的财政拨款所能支撑。
它只能建立在坚实的技术积累、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综合国力之上。
17
与其沉迷于自导自演的安全剧本,不如正视时代变迁的现实。
依靠渲染敌情、捆绑盟友、输送利益的老路,终将在多极化世界中逐渐失效。
唯有那些脚踏实地、专注自我提升的国家,才能在全球格局深刻调整的大潮中,稳立潮头,立于不败之地。
18
信源:
台海网
19
参考消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