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Bobo朗读音频
《人世间》中,有这么一句感触颇深的台词:
“走得越远,见识越多,认识的人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人这一辈子,你真的在意的,同时又在意你的人,就那么几个。”
世间万物,缘聚则成,缘散则灭。
缘到时,情深意切,携手一程;
缘尽时,心平气和,各自精彩。
倘若再与旧人旧事纠葛不清,只会白白消耗你的精气神。
![]()
发现一个规律:
隔壁邻居王阿姨,一个月总有三五天不在家,每次回来都一脸郁色。
有一次,她讲起这段经历,说是去参加大学同学聚会。
刚开始大家都聊得火热,一起回忆读书时的糗事。
可渐渐地,味道就变了。
话题变成谁混得好,谁挣钱多,谁家孩子孝顺。
王阿姨一直觉得“同学一场,大家都好好珍惜缘分”,所以次次到场。
然而在同学眼里,这场聚会,是某种潜在的利益交换,早已不是当初的纯粹。
所以王阿姨常常是,去之前怀念大学的美好回忆,去之后一瞬间被同学们的“攀比相”拉入内耗焦虑。
![]()
心理学家把关系分成“消耗型”和“滋养型”。
这种在不断引起你遗憾、失望,耗费你心力的关系,就属于前者。
它和“滋养型”不同的是,滋养型关系能带动你向前向上、彼此提升。
但“消耗型”关系却是一块能吸收能量的海绵,让人不断批评和怀疑自己。
时间久了,会让人心情变差,看什么都不顺心。
年轻的时候,或许我们都曾觉得“缘是天定,份在人为”是件理所应当的事。
直到中年后,才明白“万法相互缘起,世事不必强求”,是成年人需要一种洒脱和从容。
那些强求的缘分,看似圆满,实则这段关系里唯一不肯散场的,只有你自己。
所以,与其把自己“献祭”给繁杂的关系,不如试着像清理手机内存一样,果断清零。
把他人还给他人,让自己归于自己。
把精力留给值得的人和事,才是中年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一书中,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
琴子的闺蜜在春节时答应节后去看她,可拖到了中秋,闺蜜还没动身。
她几番催促,才得到闺蜜的答复:“我这就去见你。”
因为期待这场会面已久,琴子开始精心规划游玩路线,关注当地气温变化,还准备了一大桌子菜等着闺蜜的到来。
可等来的只有闺蜜的电话,说把见面推到了第二天晚上。
原来,和闺蜜同来的,还有闺蜜的男友、两个同事,以及两只狗。
男朋友的朋友要请客吃饭,吃完了要去K歌,而住的酒店就在那附近。
琴子听后只能一个劲儿地说“好”,但内心失望透了。
第二天晚上的会面也很仓促,几句简单的问候后,闺蜜和她的新朋友扬长而去,因为她们还要去下一座城市。
这场琴子期待了大半年的“见面”,最终以两个人聊了不到二十句话草草收尾。
![]()
想起作家@老杨的猫头鹰的一句话:
友情很奇怪,有时候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时候是“一方有难,八方点赞”,但更常见的是“走着走着,就散了”。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是一段搭车远行的旅途,有人上车,就注定有人下车。
这时候,即使再不舍,你唯一能做的,只有笑着挥手告别。
一旦你把对方强留了下来,哪怕你们之前关系再亲密无间,也回不到从前。
就像那句话:世界上哪有不散的宴席。
有些朋友注定会在某个阶段陪伴你,有些朋友必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行渐远。
当关系无法继续时,不妨挥一挥手。
以温柔和体面的方式结束,给彼此的关系都画上一个句号。
![]()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
曾经可以随意开玩笑的朋友,如今朋友圈点赞都要反复斟酌;
曾经“吵架也要继续聊天”,如今“冷战就是默认结束”。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是我们越长大越明白,和很多人只是巧合地进入同一所大学,随机被分到同一间寝室,又凑巧面试了同一家公司。
年少时,我们呼朋唤友,好不热闹;
年纪渐长,才发觉这世上,所有关系走到最后,都不过是相识一场。
感谢曾来过的,珍惜所拥有的,不强求要离开的。
人到中年,越发觉得,成年人最舒服的社交模式,莫过于“随缘”。
具体怎么做呢?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
01、整理自己的圈子
年轻时,很多人热衷于拓展人脉,结识新人,破壁各种圈子。
40岁以后,这种状态就要收拢了,做一次减法,重新整理自己的圈子。
按照家庭成员、亲密好友、同事伙伴、点头之交逐次排序。
只余下对你人生下半段重要且知心的人,好好经营。
02、尝试年轻人的“溏心蛋社交”
近段时间,年轻人间悄然流行起一种“溏心蛋社交”——不冷、不烫,“七分熟”刚刚好。
什么意思呢?
即不追求“全熟”的亲密,也不满足“半熟”的敷衍,而是——
蛋壳成熟:彼此尊重,保护社交中的自我保护和边界感;
蛋白嫩滑:不刻意不讨好,适度的轻量互动;
蛋黄半熟:内心深处保留最真实自我,仅在信任关系中逐渐展露。
不必天天见面,随缘分享,随心聊天;不用刻意找话题,即使沉默也不觉得尴尬。
![]()
03、培养“断舍离”的思维
人生若扁舟,载得越少,行之越快;载得越多,恐有沉没之虞。
40岁以后,不必把更多的人请进生命里,该扔则扔,该舍则舍。
用“断舍离”思维,把生活调成自己喜欢的频道。
把那些让你烦,让你累,让你伤神的关系,都切断;
把那些让你精疲力竭,费劲挽留的关系,都舍弃。
做完这一切后,你再长长地舒一口气,会渐渐发现:
心中的杂念少了,脑中的纠结少了,心境却愈发平静了。
![]()
王小波曾说:
“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
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人到中年,领悟最深的就是万事不可强求。
我们能做的,就是缘来惜取,缘去释然,任其去留。
当你感到和某一个人相处很累,不如就像握不住的沙,趁早扬了它。
重整旗鼓、轻装上阵,用从容淡定的心态,迎接更好的人生下半程。
点亮,愿你不畏将来,不念过往,一切随缘,此生尽兴。
作者 | CC
主播 | Bobo,十点读书资深主播,声音导师,公号:Bobo的悦读时光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6十点读书·听书×夜灯日历

2026年,十点读书×人民日报出版社,从上万本好书中精选出365本好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清单。
诺奖作品、经典名著、影视原著…各类型全覆盖;
雨果、莎士比亚、加缪、老舍、萧红…一次读过瘾。
扫码即听,省去一切挑书、选书麻烦。

而且每本日历都可以绑定3个手机号,全家都能听。
自带的小夜灯,轻轻一触、即可照明,照亮每一位认真生活的普通人。
现在下单,直接“拍1发9”不要错过~
「 2026十点读书·听书×夜灯日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