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能料到,昔日主宰全球芯片格局的台积电,如今竟如困局中的棋子,进退维谷。
一面被迫遵从美国指令,切断与大陆的技术往来;另一面则直面大陆的反制措施,眼见市场份额被迅速蚕食。
本以为赴美设厂是条退路,未曾想却踏入更深的泥潭,它还能在这场多方博弈中突围而出吗?
![]()
2
一、合规枷锁:失去大陆市场,营收骤降五成
美国强加给台积电的所谓“合规”要求,无异于对其生存根基的直接打击。
为满足美方政策,台积电不得不主动终止与大陆这一最重要客户的合作,不仅丧失了庞大订单,更摧毁了自身作为中立代工方的行业信誉。
![]()
3
这场变局始于2023年,美国商务部突然发布禁令,禁止台积电向大陆客户供应先进制程芯片。
此举已造成大量订单流失,但真正的风暴还在后头。进入2024年初,美方进一步扩大管制范围。
该技术节点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AI处理器等关键领域,覆盖客户数量远超以往,此举实质上是要全面阻断台积电与大陆企业的深度协作。
![]()
4
更为严苛的是,美国推行“白名单封装测试工厂”制度,规定所有涉及相关芯片的后道工序必须在美国指定设施内完成。
名单中毫无大陆企业身影,这意味着即便在台湾本地生产,只要使用了美国技术或设备,就无法为大陆客户提供完整服务。
这等于强制台积电将大陆客户彻底排除在其全球供应链体系之外。
![]()
5
这一连串压制让台积电财报惨不忍睹。今年第二季度,其来自大陆市场的收入占比直接下滑至原先的一半。
不仅如此,美国还以巨额罚款作为威慑工具,使台积电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时刻警惕是否触碰红线。
就连南京厂区的技术升级计划,也必须事先提交美方审批,等待许可才能推进。
![]()
6
二、赴美建厂:原望避风,反陷成本深渊
当初台积电宣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资建厂时,外界普遍视其为规避地缘风险的战略选择,然而现实却是深不见底的资金黑洞。
政治不确定性、高昂运营成本以及复杂的本土化挑战,正持续消耗这家企业的战略资源。
回溯至2020年5月,台积电最初公布将在美国投入120亿美元建设晶圆厂,被视为正常的全球化布局。
![]()
7
然而不久之后,前总统特朗普公开施压,扬言若不追加投资,将对台积电产品加征关税。
这种非商业逻辑的胁迫手段,使得原本自主决策的投资行为沦为政治交易的筹码。
直至今年3月,在与特朗普政府多轮谈判后,董事长魏哲家被迫将总投资额提升至1650亿美元,增幅超过十倍。
![]()
8
而美方提供的补贴附带极为苛刻条件:台积电需向美国政府分享未来超额利润,同时被明文限制不得在中国大陆扩建先进制程产能。
这些条款并非扶持,更像是精准捆绑,牢牢掌控住台积电的发展命脉。
为了展现顺从姿态,台积电甚至破天荒地将董事会会议移师美国召开,这是公司成立以来从未有过之举。
![]()
9
此举不仅挤占了原本可用于技术研发和产能优化的资金,更在岛内激起强烈反弹。
民众质疑此举损害台湾产业利益,主流媒体批评其“掏空本土”,担忧核心技术外流导致台湾在全球半导体版图中的地位被动摇。
一场本应属于企业自主的战略调整,演变为内外交困的政治难题。
![]()
10
三、对手崛起:大陆半导体走上自立之路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台积电的步步退让,并未换来区域稳定,反而加速了大陆半导体产业的觉醒与成长。
在美国封锁与台积电撤离的双重压力下,大陆企业被迫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如今已在多个环节实现突破,并逐步掌握上游资源主导权。
![]()
11
大陆的应对策略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系统规划、分阶段实施的反制组合拳。
2023年4月,商务部启动对台湾地区2455项商品的贸易壁垒调查;同年12月正式认定存在不公平贸易障碍。
进入2024年,随即中止ECFA框架下134项产品的关税优惠,精准打击台湾高度依赖出口的电子与化工产业。
![]()
12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对关键原材料的出口管控。2023年8月,大陆率先对镓、锗两种稀有金属实施出口许可证制度。
2024年4月,再将锑、超硬材料及高纯石墨纳入管制清单。
今年10月,更是新增五种中重稀土元素实行严格出口审查,并追踪最终用途,防止绕道流入敏感领域。
![]()
13
这一系列举措震动全球产业链。据披露,台积电位于美国的工厂稀土库存仅能维持一个月运转,供应链安全亮起红灯。
与此同时,台积电退出所留下的产能空缺,由中芯国际迅速填补。
其14纳米工艺订单量同比增长三成,全球代工市场份额由5%攀升至8%,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
![]()
14
大陆已明确设定发展目标:力争在2025年前将半导体自给率从当前30%提升至40%,并在2027年实现汽车芯片完全本土化供应。
一个独立于传统路径之外的新型半导体生态体系正在成型,其核心特征正是去美化、全链自主。
最新消息称,大陆即将投产的2纳米试验线将不采用任何美国制造设备,标志着其“技术脱钩”战略进入实质性阶段。
![]()
15
四、结语:从规则制定者到被动棋子,台积电还有转圜余地吗?
台积电今日的困境,实则是长期战略短视的必然结果。
它始终寄望通过战术层面的妥协换取生存空间——遵守美国规则以求免遭打压,远赴美洲设厂以图避险,可最终换来的却是边缘化加剧。
每一次迎合都削弱了自身的议价能力,使其逐渐丧失行业主导地位,从曾经的规则引领者,沦为地缘博弈中的被动执行者。
![]()
16
未来摆在它面前的,或许不再是“亲美还是近陆”的简单二选一,而是在一个日益区域化、本地化的全球半导体新格局中,如何重新定义自身价值。
它必须证明自己不只是某个大国棋盘上的工具,而是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柱。
遗憾的是,由于外部势力持续干预,两岸在半导体领域的协同窗口正悄然关闭。
倘若台积电仍执迷于追随美国节奏,不愿清醒审视全局,恐怕终将错失最后一丝扭转局势的机会。
信源:
海峡新干线
厦门广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