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最近有个数字特别火,8.23%。
这是越南2025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速。现在这年头,全球经济都一个头两个大,越南这个数字一出来,简直是“全村的希望”。
不光是跑赢了亚洲,更是把中印两大邻居都甩在了后面。像瑞银、世界银行这些国际大机构,也赶紧调高了对越南的预期。一时间,什么“下一个世界工厂”、“东南亚猛虎”的帽子都戴上去了。
再加上今年7月,美越那个关税协议谈成了,美国把越南商品的基准关税从46%一口气砍到了20%。这待遇,比给咱们和印度的都低。
猛一看,越南这是拿到了起飞的剧本啊。数据又好,又有美国“开绿灯”,这是要复制咱们当年的奇迹,直接超车了?
![]()
但今天,小李想跟大家聊点不一样的。咱们从业十年,看了太多这种“速成神话”。越是这种高光时刻,越得冷静下来,掀开那层亮闪闪的“增速表皮”,看看底下到底藏着什么。
这8.23%的背后,到底是实打实的肌肉,还是一戳就破的泡沫?那个看似“大礼包”的美越协议,会不会反而是掐住越南“命脉”的那只手?
一阵风,吹出来的“繁荣”?
咱们得先搞明白,越南这波高增长,到底是哪来的?
说白了,这不是越南自己搞出了什么黑科技,或者制度上有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创新。它本质上,是吃到了“时代重构”的最大红利。
这几年,中美博弈加剧,全球产业链都乱了套。关税大棒挥舞下,以前待在中国的外资,尤其是那些劳动密集型的,比如做鞋的、做衣服的、搞组装的,都坐不住了。成本压力太大,它们必须找个新“窝”。
![]()
越南正好就在“窝”的备选名单上。
它有啥?有廉价的劳动力,有给力的招商政策,还有背靠东盟的地理优势。于是,全球资本闻风而动。
耐克、阿迪的代工厂早就过去了。这几年,三星、苹果这些巨头也把部分组装线搬到了越南。三星一家,据说出口额就占了越南总出口的近两成。
更有意思的是,不光是欧美日韩企业在跑,咱们中国企业自己也在“下饺子”。
最新的数据,到2025年5月,在越南注册的中国企业已经超过3000家,里头光上市公司就300多家。预计今年全年新增的中国企业就得奔着1500家去,要知道2024年第一季度才251家。
这说明啥?说明大家都是“用脚投票”,哪儿成本低,哪儿能规避风险,就去哪儿。
![]()
而那个美越关税协议,就是最后一把火。
20%的税率,对比咱们和印度,优势太明显了。但这个协议里,有个特别狠的条款:如果被认定是“转运”的第三国商品,直接征收40%的惩罚性关税。
这本来是美国防着“中国货换个马甲”的后手。但市场玩出了新花样。
大企业们一合计,与其天天提心吊胆搞“转运”,生怕哪天被抓包罚个40%,还不如干脆把零部件生产线也搬到越南。只要我在越南“深度加工”,提升了本土附加值,你美国海关就没话说了吧?
所以你看,这个看似是“围堵”的政策,反而意外地倒逼跨国企业把供应链在越南做得更深了,从单纯的组装,开始往上游走了一小步。
但小李我得说一句:这种增长,是时代机遇“喂”到嘴边的。它来得快,但根基不牢。
![]()
“高光”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
越南现在走的路线,大家是不是很眼熟?
没错,它在极力复刻咱们当年的“内需+外需”双轮驱动模式。
对内,大搞“基建狂魔”。2025年上半年,越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政府的公共投资目标更是比2024年猛增了40%。高速公路、港口、电站,到处都在开工。
但问题来了。咱们当年搞基建,靠的是咱们自己老百姓超高的储蓄率,是“内循环”。可越南搞基建,严重依赖外部资本。
虽然它现在公共债务占GDP比例才32.9%,看着很健康,远低于60%的警戒线。但这是因为它盘子还小。一旦外部资本风向变了,或者美联储一加息,外资跑了,它这些摊子铺得老大的基建项目,立马就是一地鸡毛。
![]()
这还只是内忧。外患,才是真正掐住它“命脉”的地方。
越南经济,说白了就是“夹缝经济”。
咱们来看两组2025年的最新数据:
- 它40%的进口,来自中国。
- 它32.4%的出口,销往美国。
这画面感是不是一下就出来了?它的命脉,被中美两个大国同时攥在手里。
它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在本土“组装”一下,贴个牌,再卖给美国。
这意味着什么?中美关系稍微打个喷嚏,越南经济就得跟着重感冒。哪天美国高兴了,说要严查你的“原产地规则”,越南的出口引擎就得熄火。哪天咱们这边因为什么原因,供应链卡了一下,越南的工厂就得停工。
更要命的是,它的工业基础实在太薄弱了。
![]()
越南93.9%的生产性原材料依赖进口,其中60%的制造业中间品来自中国。它根本没有自主的产业链。
小李我说句大白话:它现在干的活,本质上就是“组装中国零部件”。这种“世界工厂”,含金量有多少,大家心里有数。
压垮骆驼的,不止一根稻草
如果说“夹缝生存”是它的宿命,那下面这些问题,就是它自己身体的“并发症”。
第一个,就是电不够用。
你敢信?一个要当“世界工厂”的国家,电力供应居然常年短缺。
2025年,越南的电力缺口预计高达1500万千瓦。到了旱季,北部地区缺口更是达到68亿千瓦时。
![]()
电不够咋办?只能从咱们中国进口18亿度电来应急。
你一边喊着要“超越中国”,一边连开工厂的电都得找中国买。这事儿是不是有点魔幻?
第二个,成本优势快没了。
资本是逐利的。当初为什么来越南?因为便宜。
但现在,2025年初,越南平均月薪已经涨到321美元,比2020年涨了一大截。一些利润更薄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开始受不了,往更便宜的老挝、柬埔寨跑了。
越南这“人口红利”的窗户,关得比想象中快得多。
第三个,金融风险已经爆了。
经济一热,泡沫就来了。胡志明市的房价收入比,达到了恐怖的35.5倍,河内也有18倍。这是什么概念?远超国际警戒线了。
![]()
光有泡沫也就算了,更怕的是泡沫破裂。
就在上个月,2025年10月20日,胡志明指数一天暴跌5.18%。导火索就是越南政府监察总署发了份报告,揭露了一堆银行和地产公司搞不正当交易、挪用资金的破事儿。
这说明什么?说明它那个看似繁荣的金融系统,底下已经“烂”了。
越南的外贸依存度高达177.2%,70%以上的出口是外资企业贡献的。这些热钱,来得快,跑得更快。一旦闻到“风险”的味道,资本会毫不犹豫地抽身,到时候就是一地鸡毛。
别搞错了,中越根本不是“对手”
聊了这么多,咱们再回到那个最初的问题:越南会是下一个中国吗?它和咱们是竞争对手吗?
![]()
小李我的观点很明确:压根就不是。
中越之间,根本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处在全球化分工里的“接力”关系。
咱们中国,早就不稀罕那个“世界工厂”的旧名号了。咱们现在玩的是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是科技自立自强,是往产业链最高端冲刺。
我们正在主动地、有计划地把那些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出去。这是咱们产业升级的必然一步。
而越南,承接的正是咱们“淘汰”下来的这部分产能。
它和咱们,是深度绑定的“互补”关系,不是“零和博弈”。
你想想:
![]()
它开工厂,60%的中间品要从中国进口; 它工厂开工,缺电了要从中国买; 它北部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市场和投资。
这种产业链上的“深度依存”,是几个关税协议根本切不断的。
咱们产业升级,释放低端产能;越南承接这些产能,解决就业,发展经济。这在全球分工里,对双方都是好事。
至于越南自己,它想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要补的课还太多了。
咱们当年成功,靠的不光是承接转移,更是靠咱们自己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基建能力和政策的稳定性。
而越南呢?基础设施薄弱、政策连续性不足、人才教育水平有限……这些短板,哪个都够它喝一壶的。
![]()
所以,朋友们,越南这8.23%的增速,咱们看看就好,没必要焦虑。
这更像是一个后发国家,在特定的时代机遇下,抓住了一波红利。它的繁荣值得我们关注,但绝不是什么“威胁”。
全球经济这盘棋,早就不再是你输我赢那么简单了。
中国在往高端制造的星辰大海迈进,越南在承接低端产能的土地上耕耘。大家都在自己的赛道上跑。
未来,越南如果能老老实实补齐短板,或许能成为全球供应链里一个“还不错”的环节。而咱们中国,只会在科技和高端制造的路上,跑得更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