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那么简单。”
听筒Tech(ID:tingtongtech)原创
文|杨 林
编|饶 言
外卖、机酒、旅游的“风”还在吹,而试图用供应链思维将行业重做一遍的京东,这次杀到了汽车行业。
造势了近一个月后,京东的车终于是开卖了。
11月9日,这家电商巨头,终于在双11的前夕,正式发布了自己的第一辆车。
这次,号称“不造车,只帮车企更好地卖车”的京东,联合广汽集团、宁德时代推出了“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租电购买价限时优惠4.99万元,整车购买价限时优惠8.99万元。
在卖车这件事上,京东的动作不可谓不迅速,仅10月14-15日短短两天,就签了广汽和宁德时代,还将长安汽车拉进战略合作阵营。
与传统汽车制造商及华为、小米等造车新势力不同,京东再次选择了京东供应链范式,用轻资产路径,不做硬件创新,专注销售渠道与用户需求整合。
一个明显的信号是,这家电商巨头,出于对增长曲线的迫切需求,涉入的领域越来越广,大有“万物皆可京东”之势。不过,在其他领域复制3C和家电的神话,京东仍未趟出一条确定性的新路。
尤其是,于规模高达十万亿级的汽车市场而言,“整合”虽直面汽车行业尤其是4s店的痛点,但能否支撑起汽车行业厚重的服务链条,显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答案。
京东进军汽车生态,冰火两重天
从今年10月就放出消息造势开始,市场对京东卖车这件事,充满期待。
11月9日,看到京东发布的开卖公告后,90后马哥便去下了定金,“定的租电方案,4.99万元,买来通勤,简直不要太划算。”
马哥并不担心车子的质量以及售后等问题,在他看来,“电车质量都差不多,售后不管是谁家,终归都会得到解决。这种定位的车,拼的就是价格,谁家便宜就买谁家。”
尤其是,在马哥看来,“就连租电方案,京东还提供无息贷款,简直太值了。”
很显然,和马哥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在京东的全站新品热卖榜中,京东自营的这款车排在榜首,有27.2万人热追。
此外,虽然目前京东尚未公布售卖数据,在商品出售页面,买家评价超100+,“通勤神器”、“价格优惠”、“买车和买手机一样,价格合适”……诸如此类的评论占据96%。
汽车从业人士胡哥便对“京东卖车”表示认可,在他看来,“京东选的这个车,在这个价位和续航表现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一线城市,换电站比较多,适合预算有限又需要大空间的家庭用户,性价比确实比较高。”
胡哥对《听筒Tech(ID:tingtongtech)》直言,京东定的这个价位,对车圈实际上可以称得上又一次降维打击,“仅从销售模式来看,京东还是有独特的优势的。这个定价,抢市场肯定没问题。”
同时,胡哥指出,更重要的是,京东本身便有养车服务,“线上京东买车,线下京东保养,一定程度上,能形成闭环。”
当然,担忧也是有的。在社交平台,不少网友对售后提出了疑问,“出问题了找谁?最终会不会出现‘三不管’?”“当地没有换电站,以后会不会扩建(换电站)?”这是网友普遍担心的问题。
![]()
图:京东售出的埃安汽车页面及部分评论
来源:京东APP 《听筒Tech》截图
而在该车的评论区,有已经交付定金的消费者发出了不同的差评,其中数位用户对“每月里程限制3000公里”的条款提出质疑,有用户表示,在新车出售的发布会上,京东对这些条款“只字不提”,“这不是欺诈消费者吗?”
对此,有消费者指出,实际上,在京东的商品出售页面,对相关条款实际有明确,“只是字比较小,可能消费者在购买时并未细读。”
对于不能退单的问题,《听筒Tech》亦发现,在出售页面,京东明确标明了“下定锁单不可退”的字样。
在胡哥看来,实际上,消费者的担忧情有可原,“毕竟,这是一种新的销售模式,即便是有京东金字的招牌托底,后续也需要京东以实际行动去打消消费者的顾虑。”
-02-
逻辑是“供应链可卖万物”?
实际上,京东的跨界并非突然袭击,而是一场精心策划了近十年的战略进军。
早在2015年,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就通过个人身份投资了蔚来汽车,这被视为京东在汽车领域的第一次试水。
随后,京东在汽车业务上步步为营:2018年,京东上线了整车交易平台;2021年成立汽车事业部;2022年将“京车会”升级为“京东养车”,再到如今的直接卖车,京东似乎正在意图打通“买车-车品-养护-换购”的全周期服务。
将触角伸向汽车,刘强东不是没有依据。过去这些年,汽车行业的红利,刘强东显然早就有所意识。
更重要的是,政策东风还在吹。诸如,今年10月,八部门更是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促进汽车消费。
另外,全球汽车行业也在变革期。据S&P Global Mobility预测,2025年全球新车销量将增长1.7%,达到8960万辆。不过,市场面临很多挑战,包括高利率、贸易政策变化和电动车采纳速度放缓。
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也正在重构,形成了“新三角模型”——汽车制造、数字技术及AI技术、汽车服务。而京东联手广汽与宁德时代打造的“国民好车”项目,创造了“广汽造壳,宁德装芯,京东卖货兼管售后”新的三角组合。
这种分工模式,试图打破“大而全”的传统车企运营思路,每家都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而这背后的依据,同样来自京东的供应链思维。
实际上,早在今年618电商大促收尾前,刘强东就和一些媒体进行了小范围分享,首次强调了京东的逻辑,他聚焦到一点,京东所有的业务都围绕供应链展开。
举个例子,很多企业也想做“供应链协同”,但往往失败在系统割裂上。而京东的做法是统一调度系统,快递、冷链、即时配送全部接入同一平台。另外,共享仓储资源,部分前置仓既服务生鲜配送,也支持3C产品调拨。
这些做法看上去是“技术活”,但实际在解决一个问题:让资产不再变成负担,而成为可重复使用的工具。
刘强东认为,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京东似乎可以成为想象不到的一切。
同样,京东进军汽车,意在试图重构传统汽车销售模式。
诸如,京东汽车宣称要打造覆盖“买、配、养、用、换”的一站式汽车消费平台,其底气来自其线下服务网络,近3000家京东养车门店和超4万家合作门店。
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裸车”消费概念,用户可选购“车衣定制版、车品配装版、养护加持版”等多种套餐,实现 “一站配齐”的汽车消费新体验,直击传统车主购车后需自行配置保险、装饰、保养的痛点。
目前,埃安UT super采用京东线上独销模式。也就是说,用户即使去线下的广汽埃安4S店,也仅仅是享受埃安UT super的体验、交付和售后。这同时也意味着,传统的4S店销售模式被摒弃,购车流程被最大程度地线上化、简化。
![]()
据京东表示,自己还可依托平台数据优势,去年超2000万用户在京东搜索整车,72%中国消费者接受线上购车的调研数据,才让京东敢喊出“像买手机一样买车”。
另外,京东还可根据属性拆解、价格带分析、用户画像调研等环节,帮助供应链企业勾勒目标人群、定位市场需求。
这类似京东模式的复制,从早期售卖3C产品、家电、日用百货,到近年来逐步联合消费品、3C、汽车企业共创,京东的供应链触角正从日常消费品延伸至汽车这类大件。
而在胡哥看来,京东的轻资产入局,也恰逢跨界造车的新一轮洗牌,京东正在攫取从“制造驱动”到“用户驱动”这一汽车行业变革。
“汽车产业的竞争,已经从机械硬件比拼转向智能生态竞争,从制造驱动转到用户驱动。”胡哥认为,京东模式如能成功,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互联网企业以类似方式切入市场,推动汽车产业转型。
胡哥亦指出,京东跨界汽车,本身最大的看点,在于其带来的模式创新与体验重构。
京东联手传统汽车厂商和新能源公司,突破了传统的“裸车”交付模式,也提供了车衣定制、车品配装等新的消费者服务内容。
“如果这条路跑通了,京东未来的布局,或不止于卖车,还有更大的棋局。”胡哥指出,能看到的是,京东物流与长安凯程将合作深度定制开发智慧物流车,这也符合京东强化物流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需求。
-03-
供应链魔法,在汽车行业会否失灵?
为什么选择“卖车”?
这一切布局,背后都是京东对增长曲线的迫切需求。
纵观京东集团近年财报,其核心的零售业务虽保持收入增长,但增速已放缓。京东需要寻找一个足够庞大的“第二增长曲线”来支撑未来的市值和投资者信心。
这从今年京东在不同领域的探索,便可见一斑。但遗憾的是,不管是外卖,还是酒旅,目前的进展都存在一定的阻力。
汽车产业,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支柱、规模高达十万亿级的市场,或许便成为刘强东的另一个目标。
不过,京东的汽车版图,挑战也非常明显。
胡哥亦指出,“汽车不同于外卖,打补贴战和价格战,早期很难见到成效。”
实际上,京东供应链的汽车整合思维,虽然是轻资产联盟,却无法保障换电、安全等一系列服务闭环难题。尤其是,京东养车虽有万家门店,却缺乏整车维保经验,难以支撑完整的售后服务链条。
这便意味着,尽管京东供应链,从逻辑上看似能“重塑一切”,但京东仍需要时间。
尤其是,汽车行业的竞争,是名副其实的红海一片。
在价格维度,京东将新车定位为“国民好车”,瞄准的是10万元级价格带,但这片市场早已是比亚迪、广汽埃安等巨头的主战场。
实际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几轮价格战打完,整个市场早已经进入“超低利润时代”。
在胡哥看来,目前整个市场,其他新势力品牌全力押注汽车资质,即便是有些厂商自建工厂,但多数仍不能盈利。况且,京东汽车只是找别人代工,想从渠道整合上赚钱,需要看各方势力的让步程度,否则就有一定难度。
另外,在智能协同方面,虽然京东亦是互联网公司,但它和华为、小米不一样,公司主体业务中,几乎没有“智能化”的开发经验。
尤其是,目前来看,京东只是试图简单地将“低价促销”的逻辑复制到汽车消费上,用“独家发售”制造稀缺感。
而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和其他消费品有本质的区别,属于高价低频的消费逻辑,用户难以因促销,覆盖安全、续航、售后服务等其他核心需求。
实际上,在胡哥看来,京东要做轻资产运营,面临的最核心的挑战,是服务闭环难题。诸如,宁德时代的巧克力换电整体解决方案虽已覆盖全国超800座换电站(截止2025年11月8日),但相比其他品牌的换电网络规模仍有差距。这也是目前消费者颇为担心的问题之一。
最微妙的是,和消费电子一样,京东做供应链,需要平衡的是三方的利益。胡哥也坦言,“现在是蜜月期,等销量起来了,利润和品控问题,或许京东也需要重新考量。”
更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轻资产联盟如果没有刚性约束,很可能重蹈某些跨界合作“高开低走”的覆辙。在目前的理想蓝图背后,“京东-广汽-宁德时代”的合作仍面临多重考验。
实际上,京东在其他新业务上的探索,一直颇为挣扎。就连投行,也对京东的未来表示了担忧,如有市场分析引用11月9日大摩一篇标题为《京东,凛冬将至》的研报。
在研报中,大摩指出 ,京东各项新业务都展现出同一走势,即以大额补贴和宏大KPI叙事高调启动,(短暂的)爆发式增长后,便陷入停滞或边缘化。
当然,在不少消费者看来,京东入局卖车,显然是个好消息。
马哥便表示,“拥护京东这种思维,期待行业有更多的闯入者,至少可以短暂冲击汽车行业尤其是4S店铺的痛点。”
然而,亦有车主表示,“买不买京东汽车,主要在是否安全,以及京东能否实现整个汽车服务闭环。毕竟,出行不出事最好,一出事就是大事。远远不是买件衣服、买个手机,不喜欢、不合适了,就退货这么简单。”
显然,这不是一个车主想要的答案,也是京东做汽车,需要长期寻求的答案。
(文中均为化名。)
(头图和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本文仅作为信息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参考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