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绥德县远竹中学校园内格外庄严肃穆——一场真实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 “帮信罪”)案件庭审在此开庭。绥德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县人民法院将司法审判现场“搬”进课堂,三千余名师生现场旁听,在“零距离”接触司法程序中接受深刻的法治教育,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关联犯罪筑牢校园防线。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庭审现场,审判长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有序推进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等环节。公诉人围绕起诉书指控内容,依法对被告人进行讯问,通过逐项出示证据,清晰还原案件全貌:被告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将自己名下银行卡提供给对方用于支付结算,涉案资金流水高达五百余万元,其行为已构成帮信罪。
在法庭辩论阶段,公诉人不仅从法律层面阐释案件事实、证据效力及法律适用依据,更结合案情开展现场法治教育。“帮信罪常见于‘出租出借银行卡赚佣金’‘兼职刷单走流水’等场景,部分学生因社会经验少、法律意识薄弱,容易被‘赚快钱’的幌子迷惑,沦为犯罪‘工具人’。”公诉人深入浅出地剖析帮信罪的构成要件与社会危害,着重提醒在场学生:“个人银行卡、电话卡是重要身份凭证,绝不能因小利出借、出售,否则可能触犯法律,留下终身污点。”
相较于传统普法的说教模式,此次“庭审进校园”以真实案件为教材,让师生们直观感受司法程序的严谨性,深刻认识帮信罪的法律后果。“以前总觉得‘帮信’离我们很远,今天看到被告人的懊悔,才知道随便借卡可能犯大错。”旁听学生表示,今后会妥善保管个人“两卡”,主动学习法律知识,避免陷入犯罪陷阱。
“审理一案,教育一片,这是庭审进校园的核心意义。” 绥德县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检校合作,通过法治副校长授课、模拟法庭、案例释法等多元形式,推动法治教育融入校园日常,帮助青少年树立 “知敬畏、明边界、守法律” 的意识,为其健康成长营造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编辑:秦峰 通讯员:郭宇)
来源:中国日报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