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头这个地方,出过不少地产大佬,纪海鹏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九十年代初,地产行业刚起步,他跟弟弟纪建德一起搞建筑,从小工程队干起,慢慢接旧改项目。
1996年,他们在汕头拿下第一个旧改单子,那时候没人看好旧改,但他们俩硬是咬牙干下来了。公司叫龙光建安,后来发展成龙光地产集团。起步阶段,他们专注汕头本地市场,积累经验,逐步往外扩。
2000年代,纪海鹏把目光转向大湾区。公司开始大规模拿地,专攻旧改和土地拍卖。他这人低调,不爱抛头露面,媒体采访基本不接,就连公司上市那会儿也很少露脸。2013年,龙光地产在香港上市,市值蹭蹭上涨。
![]()
龙光这家公司在地产圈里以“地王收割机”出名,尤其在大湾区土地市场,纪海鹏手笔大,经常高价竞得热门地块。巅峰期,年销售额超1400亿,总资产规模巨大。公司项目遍布深圳、南宁、珠海、香港等地。
纪海鹏担任董事局主席,弟弟纪建德管运营,家族式管理模式,高杠杆扩张是他们的风格。地产黄金时代,他们赌对了旧改蓝海和深圳楼市爆发,但也埋下隐患,高负债运营在市场顺风时没问题,一旦风向变,就容易出事。
![]()
2021年底,地产行业开始调控收紧,融资难,销售下滑,很多房企爆雷,龙光也没能幸免。2022年初,一笔美元私募债担保的事儿传开,公司担保规模起初否认,后来承认不超过10亿美元。这事儿在投资圈炸锅,股价开始波动。
5月股票复牌,当天直接腰斩,市值一天蒸发235亿港元。账上现金382亿,但真正能动的不到一半,很多锁在项目里。境外债17亿美元利息付不上,总负债2265亿压顶而来。
行业爆雷的例子不少,有的房企老板直接跑路,资产转移。但纪海鹏没这么做,他选择硬扛。他带队跟境外债权人谈,足足16轮谈判。过程不轻松,债权人要的是实打实的还款方案。他把大湾区地块摆上桌,全都拿出来质押或转让。
![]()
2023年,谈判还在拉锯,公司现金流紧巴巴,销售放缓,只能降价促销。曾经开盘就卖光的“地王”项目,现在得打折才能动。高端市场冻住,凯玥一年卖不出几套,变现慢。境外债利息多次延期,压力山大。
但龙光没停下脚步,2024年,推出重组组合拳:现金收购加短期票据、可转债、长期票据,整体削债70%。不是简单展期,是把现金和未来预期都摊开。同期,公司保交付,2.8万套房子按时交给业主,这在爆雷房企里算前列。
![]()
2024年销售额只剩84.3亿,同比还跌,现金流没松口气。进入2025年,龙光动作频频。治理上大变,年初董事会解散,只设沈沛勇为董事兼总经理,纪海鹏、纪建德、陈芳全退出。公司结构简化,应付危机。
地产行业风险有望缓解,但龙光危机远没结束。市场低迷,销售难,现金流紧。重组成功是步,但执行关键。2025年10月2日,股份变动月报表出来,公司还在运转。未来得看市场回暖和政策支持。房企化债加速,但不少还卡在谈判。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