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因地制宜、各展其长创新教师教育机制改革,为教师培养带来活力?今天,“教育大会一年间·走进改革现场”专栏“微记录”系列,一起来看广东、甘肃如何为教师提升学历、服务边疆做好保障——

破除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的壁垒,让“井水”与“河水”交汇,成为滋养教师专业成长的汩汩活水,看广东如何为教师学历提升打造学分立交桥——
看故事
![]()
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开展行动学习
“听说有‘学分立交桥’项目时,我们特别高兴。”今年考上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的广东省龙川县铁场镇中心小学教师罗婷娟,算起了一笔实实在在的“时间账”:自己参与的省级师德师风培训项目,恰好和研究生课程里的相关内容呼应,“要能直接转换学分,真能省下不少时间和精力”。

看举措
通过“学分立交桥”打通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学分转化通道
华南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课程“学分立交桥”试点项目,搭建学历教育专业学分与教师培训专业学时的衔接平台,将符合条件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按规则转换为硕士课程学分。
![]()
非全日制教育硕士进行研讨
培训学员通过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被录取为华南师大教育硕士研究生之后,在其入学前三年至入学后一年内获得的培训课程学分,可按有关规则转换。转换范围限定在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内,且培训课程须为教育部“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或境外(含港澳台)培训项目的线下面授课程。
创新推出“培训单元包”模式:申请认定与转换一门硕士课程学分时,可从多个培训项目中选取相关单元,组合成培训单元包。只要总学分不少于拟申请认定与转换的教育硕士课程学分即可。
![]()
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开展辩论赛

让援疆师范生愿意去、留得住,甘肃提供了哪些系统化支持?
看案例
西北师范大学
依托自身优势建立“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2008年正式开启援疆实习支教工作,累计派出31批共7892名优秀师范生赴阿克苏地区实习,为当地教育注入强大动能。
天水师范大学
构建“实习—就业—扎根”一体化机制,累计选派29批共7700余名师范生赴新疆昌吉、哈密、阿勒泰和库尔勒等地支教,超过3800人留疆就业。
河西学院
实施“实习支教援疆计划”“千人进疆就业计划”和“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先后选派33批共13539名学生到新疆实习支教,带动13521名毕业生在新疆就业。
看举措
顶层设计与协同育人双轮驱动
· 体系化制度支撑。各高校纷纷为援疆实习支教工作出台管理办法,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 网络化基地布局。各高校在新疆建立了多个实习支教基地,形成了覆盖广泛的支教网络。
· 职前职后贯通培养。各高校积极探索“高校—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实现育人资源深度融合与高效流动。
· 建立校地长期合作保障机制。各高校与新疆教育厅及地州教育局,构建起了涵盖接送、安全、生活、住宿等的全过程保障体系与协同管理模式。
从实习向就业高效转化
· 实施“包班制”教学。让学生在实习阶段承担主科教学、班级管理、课外活动设计等全流程工作,深度融入基层教育生态。
· 双轨并推能力提升与文化融入。各高校重视支教前开展“课堂教学技能+边疆民族文化认知”双轨集训,强化学生的适应性。
文字 |刘盾、冀晓萍、蒋颖妍,甘肃省教育厅
来源 |综合自《中国教育报》、西北师大视频号,教育融媒体联盟成员单位广东省教育厅、甘肃省教育厅供稿等
走进改革现场
![]()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