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4日至5日,第八届中国教育技术创新发展与应用成果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作为我国教育数字化领域的重要盛会,大会现场揭晓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数字教育创新成果奖”评选结果,山西大学文学院吕慧副教授牵头,籍红丽、杜晖、王森三位教师联合攻关的《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非遗数字课程资源建设》项目脱颖而出,成功获评三等奖,以科技赋能的创新实践为山西数字教育领域赢得国家级认可。
![]()
此次评奖由成立于1991年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该协会是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唯一的国家级行业协会,其评选活动旨在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挖掘推广数字教育领域的优秀实践成果。评选历经机构推荐、资格审查、网络评审、会议评审等多轮严格筛选,从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教育机构申报的千余项成果中,最终确定一等奖71项、二等奖165项、三等奖237项及优秀奖271项,获奖成果需在技术创新、应用价值等方面具备突出示范效应,含金量十足。
山西大学此次获奖项目的核心亮点,在于将数字技术与非遗文化、国际中文教育深度绑定,构建了“技术赋能+文化传播+语言教学”的创新模式。项目团队依托虚拟仿真、3D建模、互动编程等前沿数字技术,对山西剪纸、皮影戏、传统面食技艺等本土非遗资源进行数字化重构,打造出标准化、沉浸式的国际中文数字课程。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该课程通过线上互动演示、虚拟场景体验等形式,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海外中文学习者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能够直观感受中国非遗文化的魅力,实现了“语言学习”与“文化认同”的同步推进。
这一成果的落地,是山西大学长期深耕数字教育领域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学校紧跟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持续加大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投入力度,搭建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组建了跨学科技术研发团队,在虚拟仿真教学、数字课程开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此次项目获奖,不仅是对学校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学创新水平的权威肯定,更彰显了山西高校在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主动作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