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马可欣
地处黄河源头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草原辽阔,河流纵横交错,是“中华水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守护这片生命之源,兴海县创新推行“生态警务”模式,将执法力量精准投放到绿水青山之间,探索出一条极具地域特色的生态保护新路径。
空中巡护,无人机织就立体防控网
兴海县地域广袤,面对人力难以全面覆盖的现实制约,兴海县公安局成立无人机巡护中队,推动巡护工作常态化、智能化。
无人机定期对曲什安河流域、中铁森林公园等重点区域开展自动巡查,凭借高空全景视野与热成像技术,精准捕捉盗伐林木、非法采砂、盗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的踪迹。
![]()
民警正在进行无人机巡查工作。人民网 马可欣摄
“去年我们通过无人机开展日常巡护时,发现河卡镇一处草场出现异常开挖、破坏的痕迹,平台随即自动报警。”兴海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民警迅速联合草原站工作人员赶赴现场核查,及时制止了这起破坏草场的行为,将生态损失降到了最低。
如今,无人机已成为翱翔在兴海山川草原上的“空中鹰眼”,不仅实现了“天上看、网上管”的智能生态防控,更用科技为高原生态安全筑起坚实屏障。
流动哨所,牧民管护员与民警并肩同行
在兴海,生态保护从不是公安部门的“独角戏”。龙藏乡的深山里,牧民管护员才让放下牧鞭,拿起巡护手机,成为了生态守护者。“放牧时看到山沟里有陌生车辆停留好几天,周边还散落着新鲜动物皮毛,我立刻通过巡护APP上报了位置和照片。”才让回忆道。信息实时传至兴海县公安局生态警务中心,民警与才让协同配合,成功抓获一个盗猎岩羊的犯罪团伙。
![]()
牧民管护员与民警建立起守护联盟。人民网 马可欣摄
兴海县“警长+管护员”的模式,让执法力量与民间智慧实现高效融合。牧民无需策马奔波报信,民警也不用盲目搜寻,一部手机架起了守护桥梁。
这样的例子在兴海县早已屡见不鲜。牧民管护员与民警共同构建起“人防+技防”的立体联防体系,激活了基层保护的“神经末梢”,将广袤草原上的每一双眼睛,都变成了守护黄河源头的力量。
护卫山川,让绿色理念根植心间
兴海县“生态警务”的目标,从来不止于打击生态违法行为,更要唤醒每个人心底的环保意识,让守护家园变成刻进日常的习惯。
生态民警没有丢掉“马背宣讲队”的老传统,骑着马来到牧民家中,走进牧民的帐篷,用汉藏双语拉家常,聊着保护草原、湿地和野生动物的实在好处。
![]()
民警守护着兴海县的绿水青山。人民网 马可欣摄
他们还紧跟潮流拍起了短视频,把真实发生的案例剪成生动的短片,渐渐吸引了不少年轻牧民主动关注、主动参与生态保护。
无人机天上巡、管护员地上守、老百姓心里记,三方协同发力,在兴海这片土地上,织就了一张有温度、有智慧的立体生态防护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