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4 年,一则来自青海大学的科研消息引发全网关注:
这学校的科研团队在去年年底考察的时候发现了一种新物种!
这种新物种数量不多,只生长在在青藏高原西北部的青海省德令哈市北部山区海拔3722米干旱岩石山区,可以说是十分珍贵的。
![]()
然而将这种植物的图片发出来之后,大家却在网上炸了锅,有的人说这玩意在他家的草场真是太多了,到处都是。
但专家表示这玩意儿并不是大家认识的那种,它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物种。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草引起的争议这么大呢?
![]()
![]()
«——【·相似的植物·】——»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第三极”之称,这里气候极端、地形复杂,却孕育着地球上最独特的生物群落。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的青藏高原优良牧草种质资源利用研究团队在2023年11月的时候进入德令哈市北部山区进行野外进行考察。
他们走着走着,就在注意到几株长势奇特的禾本科植物。
![]()
这些植物在枯黄的背景中格外显眼,它们的花序结构与常见的披碱草属植物截然不同。
于是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拨开岩石缝隙,并详细记录了发现地的信息。
这里是典型的干旱岩石山区,土壤多为砾质土,保水性差,与周边的草原、草甸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
于是团队将采集到的标本带回实验室,初步比对发现,这种植物的花序结构在已知的披碱草属物种中从未被记载过。
于是接下来,团队成员春季追踪其萌发过程,夏季观察其生长周期,秋季记录其开花结果的完整阶段。
![]()
2024年,经过近一年的形态学鉴定、文献查阅和分子生物学分析,该物种被正式命名为“多支披碱草”。
多支披碱草的核心识别特征是其复穗状花序:
![]()
在花序主轴基部,会长出来出3-6个类似小穗的分枝,且这些分枝的长度从低到山逐渐变短,能形成层次分明的复合结构。
这种形态在披碱草属中实属罕见,同一个属的植物里面算是非常特别的。
![]()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复穗状花序在整个禾本科植物中都极为特殊,此前尚未有类似记录,这也让该物种的发现具有了特殊的学术价值。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种独特性,我们可以对比常见的披碱草属植物:
无芒披碱草的花序为典型的穗状,主轴直立,小穗无明显分枝;
![]()
青海本地广泛分布的垂穗披碱草,花序虽有下垂特征,但同样没有复合分枝结构,其穗状花序呈弯曲下垂状,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而多支披碱草的复穗状花序,仿佛在传统穗状花序的基础上进行了 “进化创新”。
对于禾本科植物而言,花序结构直接影响花粉传播效率和种子产量。
![]()
多支披碱草的复穗状花序能够产生更多的小穗和小花,从而增加授粉成功率和种子数量,这可能是其适应高原干旱环境的重要生存策略。
在降水稀少、传粉昆虫数量有限的岩石山区,这种复合花序结构可以最大化利用有限的资源,保障物种的繁衍。
![]()
更重要的是,这种非常特别的复合结构为禾本科植物花序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长期以来,植物学家认为禾本科植物的花序演化趋势是从复杂到简单,而多支披碱草的出现则表明,演化过程可能存在更复杂的分支路径。
![]()
它的复穗状花序或许是对祖先形态的“返祖”,也可能是适应极端环境的 “创新演化”,这一问题将成为后续研究的重点方向。
那么,网友们草场中“太多”的“新物种”,究竟是什么?
![]()
我们猜测一下,答案或许应该是青海地区常见的垂穗披碱草、披碱草等近缘物种。
这些植物与多支披碱草同属禾本科披碱草属,共享许多形态特征,导致非专业人士极易混淆。
首先,从整体形态来看,披碱草属植物多为多年生草本,茎秆直立或稍倾斜,叶片呈线性或披针形,颜色多为绿色或灰绿色,在草原环境中长势旺盛,形成大片群落。
![]()
多支披碱草的植株高度、叶片形状与垂穗披碱草等常见物种差异不大。
对于常年与草场打交道的牧民或普通人而言,仅凭植株整体形态,根本无法区分这些植物的差异。
其次,花序的细微差异是区分关键,但肉眼难以精准识别。
![]()
多支披碱草的核心特征是复穗状花序,但在野外环境中,若不近距离仔细观察,很难发现其主轴基部的3-6个分枝。
而垂穗披碱草的花序呈下垂状,弯曲明显,披碱草的花序则直立或斜伸,这些特征在远距离观察时,都容易被误认为“有分枝”。
![]()
尤其是在盛花期,各类披碱草的花序都较为繁茂,小穗密集排列,普通人很难注意到“复合分枝”与“简单穗状”的本质区别。
再者,青海地区的披碱草属植物分布广泛,数量庞大,形成了“随处可见”的视觉印象。
![]()
据统计,垂穗披碱草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优势牧草品种,在青海的高寒草甸、草原、山坡道旁和林缘均有广泛分布,甚至在俄罗斯、蒙古等国也能见到其踪迹。
这些常见物种的种群数量庞大,覆盖面积广,使得网友产生“我家草场太多这种草”的感受。
此外,牧民对牧草的认知多基于实用价值,而非分类学特征。
![]()
当看到新物种的新闻时,自然会将自家草场中常见的优质牧草与 “新物种”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早就见过”的调侃。
未来,随着对多支披碱草研究的深入,我们相信它将在生态保护、农牧业发展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
而青藏高原上,也必将有更多的未知物种被发现,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启示。
参考:
西海都市报《青海发现一新物种》2024-11-2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