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卫·萨莱和小说《肉体》,图片来自布克奖网站。
今年,布克奖评审团最终将奖项颁发给匈牙利裔英国作家大卫·萨莱的《肉体》,多少算是个冷门的选择,因为在之前的评审团投票中,《肉体》仅仅获得7票,在短名单小说中排名第三。在奖项公布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作者萨莱本人也表示自己完全没想到会获奖,特别是一个月前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拉斯洛获得诺奖时,我确实在想,天啊,今年匈牙利作家的文学名额应该已经分配完毕了吧”。
但严格来说,大卫·萨莱是一名英国作家。萨莱于1974年出生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母亲为加拿大人,父亲是匈牙利人。此后,他跟随家人从加拿大搬迁至黎巴嫩的贝鲁特,黎巴嫩内战爆发后,又跟随家人搬到了英国伦敦并在英国上学。在这之后,大卫·萨莱还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以及匈牙利的佩奇等城市定居过。关于自己的身份认同,萨莱不仅曾在小说中借助人物之口描写过“局外人”的心理,也曾在采访中表达过自己的观点,“我多次移居他国、始终无法真正融入任何当地生活,这种人生经历对我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非常着迷于讲述人们迁徙的故事,以及人们身处陌生环境的故事。更具体地说,过去十多年来,我的生活仿佛一直游走于匈牙利和英国之间,而我想要创作一部能够反映并汲取这段经历的小说。”
2016年,大卫·萨莱凭借短篇小说集《人之所是》入围布克奖短名单,他受邀前往颁奖现场,但该年最终奖项颁发给了美国作家保罗·比第的《背叛》。萨莱将布克奖晚会的经历形容为一次可怕的灾难,他在等待过程中忐忑不安,并感受到了失败的创伤。而今年,抱着文学奖项不会再颁发给匈牙利作家的想法,萨莱参加晚会时心态极为平静,但收获了这个惊喜。
![]()
大卫·萨莱《肉体》(Flesh)书封。
今年获奖的小说《肉体》是大卫·萨莱的第六部小说。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伊什特万从十五岁的少年至老年的人生历程。小说中的伊什特万经历了21世纪的社会生活剧变,他参加过军队,接触过权力和金钱,有着大量的亲密关系经历,他在一段段偶然性的经历中跻身于英国上流阶层,但与其人生肉体的上升过程相对的,则是伊什特万本人内在的追逐和驱动力不断消磨。小说的一个特点是并没有对伊什特万本人的相貌进行过描述,他的长相完全靠读者猜测,这或许是作者萨莱为小说叙事氛围而有意塑造的一个特点,这部以“肉体”作为书名和人生主题的小说,却恰恰缺失了一个人在世界上最具有自我辨识特点的部分,反而形成了一种反讽的效果。
大卫·萨莱的小说一直在尝试着不同的叙事方式,因此他的小说在过去也经常遭到质疑。2016年的短篇小说集《人之所是》曾被《观察家报》质疑并不是一部小说,因为其结构过于零散。他的另一部小说《湍流》也是由十二个松散独立的故事组成,而《肉体》这部小说中也有着大量的断裂与留白,许多主人公的人生时间线被篇章分割,缺失的时间部分需要读者自行想象补充。关于这个特点,布克奖评审主席罗迪·道尔表示,“我从未读过哪部小说能如此巧妙地运用页面上的留白。作者大卫·萨莱仿佛在邀请读者来填充这些空白,与他一同观察——甚至可以说是创造——书中的人物。文字简洁,这正是它的最大优势。每个字都至关重要;字与字之间的空白也同样重要。这本书讲述的是生活,以及生活的奇特之处。当我们阅读,当我们翻阅书页时,我们会庆幸自己还活着,并且正在阅读——体验——这部非凡而独特的作品。”
撰文/宫照华
编辑/罗东
校对/刘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